第117章 庫峪城的發展(第2/2頁)

這麽一來,苦泉鹽場每天產出的幾百噸鹽,其價值就非常恐怖了。

一天可就是二三十萬貫的收入,一年可就是一億貫……大唐一年的稅收才多少?

以貞觀元年的年景來看,一年能有幾百萬貫就不得了了吧?

盛唐時期也只不過是三五千萬貫,還不完全都是錢,而是由糧秣布帛鐵器等各種物資折算而成的。

所以了,趁著李世民沒發現這其中的秘密,先占點便宜再說。

等他琢磨過來了,庫峪城基本上也就可以放棄煉鹽造幣這種美事了。

不過就算李世民發現了這其中的秘密,他也說不出什麽話來。

鹽幣雖然能代替貨幣使用,但它本身其實還是一種貨物,市場流通以物易物都是你情我願的事情。

庫峪城已經很主動的在配合大唐官府打壓鹽價、改善民生了,坑的又主要是那些大戶的錢,根本影響不到普通窮苦老百姓,所以除非修改唐律不允許鹽礦官民共采,否則苦泉鹽場始終都是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