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專訪

“甘導想拍出什麽樣的作品?”

“讓觀眾看得舒服的。”

“甘導想成為什麽樣的電影人?”

“一個清秀、幽默、呃,不好意思,昨天沒睡好,有點走神,什麽樣的電影人?噢,不用叫我甘導,喊我名字會讓我覺得我年輕一些。”

坐在家裏的陽台上,甘敬面對來自《京樂周刊》記者湯昂的專訪,心裏卻是稍微走神評估了這個角度下對方攝影機的光線。

“小湯,你那個攝影機要墊高一些,現在拍出來的效果不好。”甘敬不想自己的專訪不成功之後再遭受電話邀請。

湯昂忽然被打斷流暢的思路頓時有些不悅,不過他當然不會表現出來,反而是略顯殷勤的把攝像機照做調整,只是,他墊高之後覺得效果還不如原來的。

甘敬見他調整好就伸手拉了下窗簾,拉到一半停下來問道:“現在怎麽樣?”

湯昂忍不住的驚訝贊道:“好多了,不愧是導演。”

甘敬皺眉:“你應該帶個攝影師……”

“真是抱歉,本來是有的,可是他跟我剛出報社門就被一輛自行車給撞了,為了保護攝影機是直愣愣的摔倒,骨折送醫院了。”

“這,行吧,繼續吧。”甘敬看著這個名字發音一快就容易“燙”的湯昂,擺擺手,示意繼續。

湯昂默默在心裏記了下小本本,下次這種情況一定要考慮攝影機固定後光線的移動,剛開始進家門的光線角度和寒暄過後正式開始的角度還不一樣。

“剛才說到甘導想成為什麽樣的電影人?”湯昂重復了來之前就做好的腹稿問題。

要說這記者就是記者,用詞都是盡量讓人舒服的,電影人這樣的詞語可比其他的稱謂要有份量和文化氣息。

不過,甘敬不覺得這樣的采訪需要隱瞞什麽。

“沒想過這個問題,拍這片子就是想我女兒以後長大了看到的時候會有所鼓勵。”甘敬多說了一句,估計著回答了這名記者可能存在的後續提問。

湯昂笑道:“懷揣著對女兒的愛,這樣才能打動觀眾,所以,這部作品口碑發酵的才會如此之好吧,很多觀眾想必是能和甘導感同身受的。”

甘敬有些無語的看著這個年輕記者,這硬要這麽說肯定也能行……只是自己的目的確實沒那麽崇高。

當然,藝術作品在完成之後是可以有各種解讀的,即便和作者南轅北轍也挺常見。

“甘導,在來之前我有收集我同事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有好幾個同事都覺得《當幸福來敲門》是可以再拍拍主角成功後的畫面的,您對此怎麽看?”湯昂笑著問道。

“嗯,所以你的同事們沒當導演。”甘敬用了點力度,“從低谷到反彈,最後的鏡頭全都在主角從公司出來進入人群中的那一段裏了,其他的不用再花什麽篇幅了,意味神采戛然而止就挺好。”

湯昂順著說道:“那一段表演確實非常精彩,甘導您下一部片子還會拍拍攝這種勵志題材或者親情題材的電影嗎?”

“暫時沒有下一部的拍攝計劃。”甘敬隨意地說道,“我是有點想拍科幻片來著,但是技術條件好像不太成熟,所以,暫時沒計劃。”

湯昂眼睛一亮:“從勵志到科幻,這樣的題材跨度很大啊?據我所知,科幻片在咱們國內很小眾啊,您為什麽對它感興趣?”

“我喜歡。”甘敬簡潔地答道。

湯昂等了幾秒鐘沒有下文就繼續問道:“您覺得如果有人給您投資拍科幻片了,現在我們國內的土壤能適應嗎?”

甘敬稍微正色道:“其實我覺得對於觀眾來說只有好片子和爛片子,科幻拍的好,當然會看,如果是站在制片方立場,我們的土壤確實還不太行,技術上的成本太高昂,很難拍出來,現在用六億拍出來的效果可能不如過兩年用三億拍,過兩年用三億拍可能不如再過兩年的一點五億。”

湯昂很感興趣地說道:“您對不同題材的作品很有信心啊?”

“嗯,還行吧。”甘敬想了想,再次強調道,“直接叫我名字,也不用稱‘您’,專訪嘛,這樣咱們都自在點。我不喜歡用‘您’稱呼別人,所以也喜歡別人用‘你’稱呼我。”

湯昂笑笑:“那,甘敬,這次拍了文藝片,下次不管是科幻也好愛情也罷,你會拍商業片嗎?”

甘敬從源頭糾正道:“電影的類型不是那麽涇渭分明的,我不覺得《當幸福來敲門》是什麽文藝片,我倒是覺得挺商業化的,或者,你說它是一部商業劇情片也行。”

湯昂略一思考,有些模糊察覺到面前這位年輕導演對於電影理論上的不以為然,追問道:“文藝片和商業片,你要拍的話,會選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