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沈荔紮起長袖, 看向自己的胳膊肘,透白細嫩的肌膚上有一道顯眼的疤痕,位置和顏色深淺都很熟悉。

她明白了, 自己是穿回了原來的世界,這也是她原來的身體。更確切地說,是原來的被修復過的身體。

上輩子她是以病逝的方式離開的,記憶中確實已經斷了呼吸。沈荔大概猜到了自己為什麽會出現在這裏, 反應過來的時候,她仰了仰頭, 快速地眨動眼睛。

經歷了那麽多事情都沒有哭,但這一刻,強烈的憋屈感讓她眼眶裏起了霧。

上輩子她本也有一個完滿的家庭, 生活不算富裕,但簡單幸福。直到八歲那年,家鄉發生了一場大地震,災難降臨的一刻, 父母拼盡全力把她護在身下,承受坍塌房梁的重量。救援人員趕到之時,已經雙雙失去了性命。

地震級數很高, 余震頻繁,災區與外界的路被阻隔開,信號中斷。沈荔被困在這裏, 力所能及地幫了很多忙, 成為年紀最小的“志願者”。在灰色的天空下, 她溫暖純真的笑容格外治愈,那一片的災區,沒有人不知道她的名字。

無論是父母在千鈞一發之際不計生命代價地保護她, 還是她小小年紀就感恩懂事,他們一家三口的經歷被當做地震中的感動故事刊登在大大小小的紙媒上,一時間廣為流傳。知道沈荔失去雙親,不少夫妻提出收養她。

沈荔涉世尚淺,在父母的庇佑下,見到的俱是世界善意的一面,也沒有感受過什麽是紙醉金迷,繁華富貴。她以為到來的皆是好人,沒有花多少心思抉擇,直接跟了第一對到來的夫妻。

他們目光溫和,聲音和藹,衣角洗得發白——就像她的父母一樣,更給她親切的感覺。踏上回家的路,沈荔知道了他們的名字,葉建華和陳芝。

葉氏夫婦家住繁華都市,家裏條件卻非常簡陋,算是高樓林立中的老破小,給她安排的住處也是嘎吱作響的自建閣樓。但沈荔依舊感恩,她原生家庭條件也不好,不妨礙一家人其樂融融,溫馨快樂。

她以最大的熱情和善意去迎接全新的生活,生活卻很快開始向她展現出猙獰的爪牙。

葉建華從事傳媒工作,位於行業底層,薪水單薄。他利用自己的行業技能,平台優勢,開始在並不發達的互?聯?網絡建立各大平台社區賬號,同時向眾多紙媒欄目投稿,記錄他和陳芝與沈荔的生活日常。

葉建華文字功底極佳,善於蠱動人心,與其說是記錄分享,更不如說是賣慘博得同情。地震後關注沈荔的媒體群眾本來就多,了解到他們清貧的生活條件,很多人會熱心地資助生活費。細微的善意積少成多,那筆財富也積少成多。但無一例外,都沒有切實地落到沈荔身上。她的生活條件沒有任何改變,葉建華和陳芝回家的時間卻越來越少。

至於親生父母的財產,經年累月積攢下的那些錢去了哪裏,沈荔也同樣不得而知,那時她年齡太小,這些都交由葉氏二人去處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沈荔慢慢長大,也逐漸勘破葉氏夫婦收養她的意圖。說是為了錢,可能還不夠——她小小年紀就承攬了全部家務,周末的時候,還會被召去親戚家幫忙。陳芝的姐姐開了家店鋪,日常需要進貨,無論是粗活還是重活,只要沒有粗到重到離譜的地步,都會喊她“幫忙”,同時少雇傭一名臨時工,轉而以答謝費的形式給與陳芝。

沈荔手臂上的疤痕,是在一次重感冒做飯的時候燙的。對此葉建華和陳芝只有冷眼旁觀,至多再有幾句浮於表面的噓寒問暖。他們對她的和藹似乎只局限於鏡頭前,以及葉建華的文字中。

葉氏夫婦極盡全力地榨幹她身上的價值,這讓後來的沈荔覺得,他們短視得令人發指。或許是預料到她一旦成年就會脫離管束,社會上對這個家庭的關注也不會持續太久,他們看起來就像從未考慮過養老問題,更不在乎她會考上什麽學校,未來會怎麽報答他們,只想著能撈一筆是一筆。

沈荔也反抗過,求助過,但屢屢失敗。那些年互聯網不發達,網絡監督機制沒有那麽完善,用微博的人不多。沒有人細致地統計過葉氏夫婦以撫養她的名義騙去了多少錢,她一個人的聲音和力量過於單薄,發出去的訊息如同大海中沉底的石子,濺不起任何水花。

再者在外人看來,葉氏夫婦其實並沒做什麽。鄰裏都覺得沈荔幫助他們幹活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畢竟她被葉氏夫婦好心收養,現有的生活來之不易。既然寄人籬下,無論怎般艱難坎坷,都應該懷抱感恩的心。若這都有意見,便是不折不扣的白眼狼。要說生活清苦了些,葉建華和陳芝掩飾得很好,從不在熟人面前穿昂貴的衣服,借口說這些錢將用來給沈荔念大學,無可厚非不說,推崇奢靡消費反倒是她的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