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母儀天下(第5/6頁)

後來,她還收到了秦王妃和晉王妃在殉葬之前給她寫的信,二人也是深知這樣的規矩,倒是並未提及要赴死殉葬有什麽感受,只是擔心孩子們,都委托她幫忙照顧倆王府留下的孩子們。另外,晉王妃還在信裏,再三誠懇地為當年的事跟徐青青道歉了。

朱棣見徐青青讀信時落淚,便在旁默默地為徐青青拭淚。

“你不會。”

徐青青抽了兩下鼻子,才反應過來朱棣的意思,他是在說如果有一天他也去了,他斷然不會讓徐青青跟著殉葬。

“這如何能攔得住,規矩如此。”

皇帝固執,徐青青不信朱棣修書一封的提議,皇帝就會給他開特例。兒媳終究是兒媳,要陪著他兒子一塊去地下。如今她命好,嫁的人活得長,若命不好,自然也會跟秦王妃和燕王妃一樣殉葬。

“公輸陵的本事你還不信?”

朱棣一句反問,令徐青青完全愣住了。

“難道王爺當初命公輸陵來修葺王府,還有這樣的原因?”

“那時刺客不斷,便考慮到這一層。本王若去了,便放你去外頭逍遙,算應了新婚那夜與你的承諾。”朱棣淡聲道,情緒沒什麽波瀾,很斯文地在陳述。

徐青青聽了這話,卻激動撲到朱棣的懷裏,抱著他撒嬌,“這是妾身挺過最好聽的情話!”

“你就這麽盼著跟本王分開,自己去逍遙?”朱棣說這話時,甚至沒去看徐青青的眼睛。

“才不是,是‘我寧死也要你生’的愛,才是真的愛。故而這樣的情話,才最好聽。”徐青青踮腳在朱棣唇上親一口,“妾身此生必不負王爺。”

朱棣笑了。

“妾身有一件重要的事,一直瞞著王爺。所以接下來的話,王爺聽了可能會很震驚,甚至想揍我。”

“休要亂言。”朱棣輕笑一聲,他怎會舍得打她。他也不信徐青青能做出讓他打她的事兒來,

徐青青關好門窗之後,屋子裏只留自己和朱棣在,於是便把自己的來歷告知了朱棣……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皇帝駕崩,舉國哀喪。

新帝朱允炆果然不容諸王在藩地勢力,開始主簿削藩。以或有或無的罪名處置了各處封地的藩王,迅速奪權。

建文元年,朱允炆首先對一向專心醫藥根本無心謀反奪權的朱橚下手,將朱橚貶為庶民,驅逐去了雲南。隨後,代王朱桂被廢為庶人;湘王朱柏被逼自焚而亡;齊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先後被貶為庶人,遭軟禁。

僅僅在一年之內,朱允炆便一口氣連廢了五位親王。

接下來他自然不會停手,輪到誰了,可想而知。

朱棣起初從徐青青口中聽說‘未來’那些事的時候,雖已經提前做了些準備,但心中終究還是有幾分不太相信的。他料到朱允炆登基後,或許會忌憚他在藩地的勢力,但沒想到朱允炆剛登基,便出師無名地對親叔叔們下狠手。

直到他親眼看見自己嫡親弟弟朱橚被朱允炆狠狠收拾了,之後的幾個兄弟死的死,廢的廢。明明無錯,卻將堂堂尊貴的親王貶為庶人,有的為了維護最後的體面,竟去選擇自焚而亡。

朱棣豈容自己以及自己心愛的女人和兒女們落得這樣淒慘的下場,他們來到他朱棣身邊,是享福的,不是來受罪受死的。

慈不帶兵,仁不從政。

有些事兒,自是不能只顧著書本上宣揚的所謂正統、大義。

莫不是正統之下的侄兒把刀都架到他脖子上,他還要恭順地喊‘萬歲’跪下,乖乖受死?

“世有三亡,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

在朱棣看來,他朱允炆之所以會有落敗的下場,便是將好好的正統的‘正’轉為‘亂’、‘邪’、‘逆’。

靖難之變,終究還是來了。

朱棣在此間行軍的過程中,因屬下的背叛,中埋伏受困於險地,得幸隨行的人中有擅長挖洞的鉆地鼠祝良救了他一命。

朱棣因而不禁憶起自己與徐青青相遇的緣分,若非有她,祝良如今也不會在他身邊。因念及徐青青,太想著與她早日團聚,朱棣的幹勁兒便更足,他定要將這些麻煩徹底解決,也好在以後能跟著徐青青一起在紅梅苑悠閑養老。

……

永樂元年,朱棣登基為帝,封徐氏為後,大赦天下。

“徐氏,中山武寧王徐達之女為朕正妃,內助藩國二十余年,朕躬行天討無內顧之憂,濟朕艱難同勤開國,今寰宇肅清朕登大寶允賴相成宜正位號,今特遣使奉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後,以奉神靈之統母儀天下。”

徐青青戴著九龍四鳳冠,在兩側百官的矗立之下,一步步走向身著袞冕服的朱棣。

或許是朱棣在這身造價不菲、材質極好的袞冕服襯托,又或者是環境氛圍使然,總之徐青青這一刻覺得站在她面前的朱棣神武無比,帥出天際了。她當初怎麽就那麽幸運呢,一不小心就‘色’到了一位這麽好的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