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2/2頁)

當天回去兩人晚飯就變成了試菜,姜舒窈想著除了傳統的炒肉絲、肉片之類的,再來些其余下飯的菜也不錯,比如黃燜雞米飯,外賣界不可缺少的一員大將。

將雞肉斬成塊,切香菇和蔥姜蒜,少了青椒,黃燜雞的淡淡的辣味可以暫時由少量辣椒替代。

鍋裏加油,爆香蔥姜蒜,加入雞塊,慢慢煸炒,待雞塊變色以後,加入米酒、幹黃醬、豆瓣醬、黃豆醬、生抽、香醋和辣椒末,上色後再加入香菇煸炒。

泡發香菇的水可不能倒掉,煸炒一番食材後將這盆水倒入鍋裏,轉小火,慢慢燜一會兒。

別的不說,姜舒窈制醬的手藝可是一流,只可惜現在發酵醬料的時間不夠,否則小廚房附近她能放滿一排子醬缸。

在等著小火熬煮雞塊出香時,姜舒服看著小壇子醬缸,想著是不是該把制醬的廠子也順便安排上。

燜煮的差不多了,再將黃燜雞轉入砂鍋裏,蓋上蓋子慢慢煮。

砂鍋煮出來的雞肉極嫩,小火熬制以後醬香融入肉中,湯濃味厚。等到收汁以後,濃郁的湯汁緊緊包裹著雞塊,鮮香味美,佐飯吃或者用湯澆飯都可以。

姜舒窈直接讓丫鬟用砂鍋上菜,砂鍋留有余溫,保存熱度的同時能很好的鎖住雞肉的鮮嫩。

謝珣一見到砂鍋就忍不住咽口水,畢竟中午的紅燒肉也是砂鍋做的,味道妙到明明晌午吃過癮了依舊心心念念著。

他往砂鍋裏一瞧,卻發現和紅燒肉沒什麽聯系。

黃燜雞有湯,醬色的湯沒過了姜黃的雞塊,湯汁顏色雖然深但卻很清透,表面浮著薄薄的一層油,配著切成厚條狀的香菇,看上去鹹香鮮濃卻不厚重。

姜舒窈習慣性省略用膳前雜七雜八的規矩,二話不說就動筷,謝珣也習慣了,連忙跟著動筷。

先挑了一塊雞塊,雞肉肉質極嫩,輕松地便從雞骨頭上啃了下來,入口鮮滑,卻沒有燉得軟爛,保留了雞肉原本的口感。

香菇的菇香味浸透到了雞塊內裏,去腥提鮮,醬湯鹹鮮,很是入味,鹹淡適宜,不會奪去了雞肉本身的肉香味。

比起更注重油香醇厚的紅燒肉,黃燜雞更注重鹹鮮味。

明明收過汁,湯汁卻不黏膩,雞塊兒裹了湯汁也不會厚重,口感嫩軟清爽。

謝珣啃了幾個雞塊兒,又挑起一塊香菇條。

香菇肉質肥厚細嫩,香氣獨特,染上了醬香和雞肉的肉香,菇香味被襯托得淋漓極致,光是吃香菇也十分解饞。

一口黃燜雞一口米飯,米飯很快就下去半碗。

在進學上謝珣擅長舉一反三,在吃飯這事兒上也不差,知道了湯汁泡飯的美味後,他怎麽會放過黃燜雞的湯汁呢?

拾起調羹,舀一勺湯汁,放在口邊輕輕吹散熱氣,入口後溫暖的熱意從喉間滑入胃裏,鮮香滿唇頰。

光喝湯有點鹹,配米飯確是極好。

湯清味鹹,醬香味十足,米飯被泡大泡軟,充分吸收了肉香味和菇鮮味,既鹹香味鮮又清爽可口。

連吃幾口才發現原來黃燜雞是有淡淡的辣味的,但這辣味極薄,吃完後唇齒間留有微微的辣意,既豐富了口感,又不會讓不喜歡吃辣的人不喜這道菜。

謝珣一口氣吃幹凈面前的飯,額前出了薄薄一層汗,這頓飯吃得舒心無比。

姜舒窈也停筷了,問道:“怎麽樣?”

“湯汁鹹香濃郁,雞肉鮮美嫩滑,很好。”

姜舒窈點頭,說出自己的打算:“除了這道菜,我還會用魚肉和豕肉準備幾道葷菜。剩下的就是素菜和湯,全做成一大鍋菜裝到食桶裏,客人以米飯餅子饅頭做主食,再隨意選幾道菜,無需等待,食販立刻就能舀出來澆在飯碗裏或盤子上,葷素得當,口味豐富。”

謝珣仔仔細細聽著,不斷點頭,贊賞道:“這個法子聽著新鮮,不過若是每次做一大鍋菜,會不會失了美味?”

“當然不會,今天我就做了一大鍋啊。”姜舒窈指指剩了一半黃燜雞的砂鍋,“你明天晌午的菜就在裏面了。”

謝珣看看砂鍋裏,確實挺大一鍋的,也沒有損了味道。

“好,明日我再試試口味,一次總是不放心,剛出鍋的和熱過的也有差距。”謝珣自覺體會到了姜舒窈的心思。

因為太激動而沒控制住量做了一大鍋的姜舒窈假裝自己的想法正如謝珣如言,嚴肅地點頭。

讓謝珣打掃剩菜這種事,還是不要說明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