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4/4頁)

謝珣道謝,並未坐下,端來面碗往旁邊一站,對姜舒窈道:“吃吃看。”

他端著碗,姜舒窈直接就著他的手吃了,挑起一筷子面入口,發現並不如自己想象中美味,面條不勁道,湯底不入味,且裏頭擱的臊子只是單純的煮肉,有肉味卻不香,反而有些腥。

但看著周圍人吃的唏哩呼嚕的,她懷疑自己嘗錯了,便又吃了一口,味道還是那樣。

謝珣將碗放下離開,旁邊一個黑瘦的小少年立馬上前搶過碗,三下五除二倒進嘴裏。

姜舒窈不解:“這……”剛才謝珣付賬的時候她也看見了,一碗面不貴,但足夠切一小塊肉了,百姓舍得花這錢卻吃不到相應的美味,按理說來應當不悅,但此處依舊生意火爆,實在是費解。

謝珣道:“我不是說了嘛,來看了之後你便知道該怎麽做了。”

他又領著姜舒窈往碼頭方向去,在碼頭幹活全靠力氣,晌午必須得吃好才有勁兒。所以這裏的人更舍得花錢,一般都是一碗飯配燉肉,或者幹饃配魚湯。

碼頭處不缺魚,魚湯不貴,但喝起來有股子土腥味,只喝了一口姜舒窈便不願再喝了。

謝珣又要了碗燉肉,分量不少,但味道依舊平平,大抵是放了姜蒜,肉的腥味不太重。燉肉放了醬油,但醬油沒發酵好,味道很一般,燉出來的肉也好不到哪去,即使這樣,這也是此處算得上精致的吃食了。

姜舒窈隱有所悟,難怪謝珣讓她不必專注用低廉食材做菜,因為哪怕是最普通的肉,平民百姓也處理不好。

她這才意識到,這可是鐵鍋才發明不久的時代,即使是上層人吃食也算不得精細,別說百姓了。

難怪葛清書連個漢堡也要勸她在食肆售賣,實在是這裏的人做飯手法單一,哪怕基建跟上了,飲食卻沒發展起來。

姜舒窈道:“我懂了,走吧,咱們回去,我有好多好多想法。”

謝珣又被她逗笑,兩人回府,路上買了兩個饅頭墊墊肚子。

回到襄陽伯府,飯點已過。

姜舒窈在哪都自在,鉆進大廚房尋摸了一圈,想著今日吃到的燉肉,心念一動。

正巧案板上懸著一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拿來做紅燒肉再好不過了。

五花肉的皮是精華,一定得留下,燉好的五花肉皮的那一層膠糯黏糊,入口醇厚。

將五花肉切方方正正的麻將牌形狀,大小得合適,大了吃起來不入味,且燉不酥爛,小了又少了那種一口塞下滿嘴肉香的滿足感。

切完後腌制去腥,再熱鍋燒油,爆香姜片大蒜花椒八角,倒入五花肉翻炒,轉入砂鍋中,加白酒、醬油、冰糖,慢慢燉煮半個時辰。

待到揭蓋時,滿屋子都是香濃的肉香味。

出鍋的紅燒肉極酥嫩,碼好後整齊方正,個個晶瑩剔透,如玉一般色澤瑩潤。

把午時剩下的米飯熱一熱,一葷一飯,足矣。

姜舒窈讓丫鬟把謝珣喚來,兩人對坐,中央擺著一盤香噴噴的紅燒肉,色澤棕紅,亮而不油,糖色均勻。

謝珣第一次見這麽好看的五花肉,不禁感嘆,待到用筷子夾住肉時,更是驚奇。

五花肉極其軟嫩,酥到似一夾就化一般,方形的肉塊在筷間顫顫巍巍,泛著油亮,叫人口舌生津。

放入口中,牙齒剛剛碰到肥肉,肉質便化了,香甜松軟,肥而不膩,肉香在嘴裏蔓延開,悠長無盡,越品越醇。

配上一口熱氣騰騰的白米飯,肉香與清香的米味中和,這才叫香而不膩。

再品紅燒肉的皮,一點兒也不像豬皮,反而像將化未化的膠,軟軟的,糯糯的,比酥爛細膩的肥肉更實,有一種黏黏糊糊的醇厚肉香感。

這般口味的五花肉,叫人下筷時忍不住輕拿輕放,入口時也少了些狼吞虎咽。

待到吃了兩塊紅燒肉,謝珣又學著姜舒窈舀一勺醬汁澆到白米飯裏,稍作攪拌,醬汁棕紅,濃稠鮮香,與白米飯攪在一起,連白米飯也裹上了醬汁都油亮色澤。

五花肉的肉香徹底融入了醬汁,有著濃郁的肥肉香味,卻絲毫不油,鹹淡適宜,甜而不膩,米飯粘上醬汁,每顆米都變得香甜鹹鮮了。

這滋味恨不得讓人取一大碗白米飯,澆上濃厚粘稠的醬汁,攪拌攪拌,全部下肚。

謝珣驚訝道:“豕肉竟然能做出這般滋味。”

“別看光溜溜的只有肉,做起來心思也不少。”

謝珣以為這是她今日的啟發,道:“這般吃食放到食肆裏也不太適合。”

姜舒窈搖頭:“不會的,還是鹵肉飯更適合,一大碗粗糧米,澆上鹵肉和醬汁,配上青菜鹵蛋,管飽又解饞。”

謝珣點頭,讓姜舒窈把鍋裏剩下的端去給林氏嘗嘗,有這盤豕肉在前,他勸說在後,林氏一定會對開食肆起心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