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愧疚的崔氏(第2/2頁)

虎兒大聲反駁:“才不會!”

孟小四探出黑溜溜的小腦袋,也對著王珞大聲說:“才不會!”

喜哥也跟著大聲說:“才不會!”

兩個孩子像是發現了什麽玩具,一聲比一聲叫的大聲,對著相互噴口水,樂不可支。虎兒看得滿臉嫌棄,他們就不覺得臟嗎?

王珞:“……”她很慶幸虎兒和王小四都不是這樣,不然她肯定要瘋。

崔氏和趙翀樂呵呵的看著三個孩子打打鬧鬧,當然大部分時候都是喜哥和孟小四打打鬧鬧,虎兒跟小大人似地坐在王珞身邊,一臉正經的聽著兩人談話。

趙翀跟王珞說的是正經事:“十七娘,陛下要發行一種紙,大都督有跟你說過什麽嗎?”

王珞點頭說:“我知道這事。”事實上紙幣的參與和發行,王珞都提了自己的觀點,她原本是不贊同現在發行紙幣的,但是後來看了大夏的現狀,又覺得無論是發行紙幣還是銅幣,都沒太大區別,反正一樣可以大量的制作。

而且現在大夏的貨幣,假冒偽劣的太多了,反而是紙幣,因為高超印刷技術不是一般人家能掌握的,而且鄭玄還讓將作監精心琢磨了三四年,反而不容易被人模仿。

想要攻破這個技術,起碼也要三四年時間,而這三四年時間,也夠將作監他們推陳出新了,且第一批發行的紙幣,確切來說也不是紙幣,而是國債。

王珞覺得一開始強行發行紙幣,阻力可能很大,還不如循序漸進的慢慢來,先發行國債,讓大家漸漸嘗到甜頭後,逐漸相信國債,然後再緩慢推行紙幣。

國債的話,有固定的數量,可以讓人記錄數字,造假就會相對少一點,就王珞來看,即便大夏推行紙幣,也頂多只能在幾個大城市發行,別的地方都不可能推廣。

大夏大部分地方還都是農村,還保持著以物易物的習慣,大部分窮苦百姓,家裏也沒幾串銅錢,他們也不可能接受紙錢,王珞也不想他們接受紙錢。萬一保存不好,紙錢被蟲蛀了、發黴了、老鼠吃光了怎麽辦?這是絕人戶、要人命的大事。

鄭玄在聽了幾個人大肆吹噓了紙幣好處後,饒他心性沉穩,都忍不住回來跟妻子說起自己未來的設想,卻不想被嬌嬌一盆冷水澆下,他瞬間冷靜了。他聽著嬌嬌說著紙幣的各種優缺點,心中越發好奇嬌嬌前世到底是什麽身份,怎麽會知道這種治國大事?

王珞哪裏會治國?她只是對金融史感興趣,多讀了幾本金融學方面的著作,簡而言之,就是鍵盤金融學家。她這些金融常識在專業人士眼裏是貽笑大方,但卻足夠震懾大夏這些土鱉。因此國債的發行和制定,王珞都參與了,她對趙翀說:“大人,你可以拿些家裏用不上的余錢買些國債,應該會有些利息。”

趙翀頷首說:“我明天就去買。”即使沒有王珞的保證,他也會買這些花紙頭,畢竟這是鄭玄推廣主持的,他必須要給鄭玄的面子。

崔氏卻沒趙翀的顧忌,她好奇的問女兒:“阿石,姑爺準備拿那些錢去做什麽?”

王珞笑道:“跟那些蠻夷做點生意。”王珞這幾年引進了印度的棉花,種子的優選需要長時間的試驗,但紡織技術卻可以快速改進。改進後,鄭玄就讓鄭家在邊關大量開荒,種植棉花,又招募邊境婦女,包括很多少數民族婦女來紡織工廠裏紡紗織布。

就如王珞所說的,衣食住行,人類對“衣食”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王珞開辦的紡織工廠生產出來的棉布、棉被,甚至都不用運往歐洲,光是邊關那些少數民族都可以消耗幹凈。邊關寒冷,少數民族雖然都有養牛羊的習慣,但用皮衣取暖的,大部分都是貴族,尋常百姓跟大夏絕大部分平民差不多,冬天也幾乎都用一口正氣扛著。

大夏現在推廣出來的棉布、棉花,大部分人對棉布接受不良,畢竟現在棉布價格比麻布貴,又沒有絲綢穿著那麽舒服,除了少數貪新鮮的,大部分老百姓都不會想去買。但棉被、棉襖一上市就被廣大人民群眾給接受了,但凡家裏有點閑錢的人家,都想著要置辦上一條棉布、做一件棉襖。

而且王珞讓鄭玄將棉花制造收歸國有,對棉被、棉襖的定價又非常低,還鼓勵民間舉報,任何想要用棉花牟利的官員,只要被發現都會有嚴懲,這一舉措讓官員們怨聲載道,卻讓鄭玄在民間再次贏得了不少好名聲。

大家都知道推行棉花的鄭大都督,就是讓大家吃上便宜精鹽的大官,很多老百姓不一定知道大夏現在的年號,皇帝是誰,但鄭玄的名字無人不曉。

連鄭玄自己都沒想到,自己會有被眾人愛戴而不是敬畏的一天。雖然老百姓的愛戴沒讓他內心有絲毫波動,但有個好名聲,對自己將來的幫助是很大,嬌嬌真是自己的賢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