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3頁)

原本好好的書香門第,因著她大伯那一次被貶,名聲聲望全都沒了。那一段時間書院經營不下去,家中人脈盡斷,有一段時間只能以當賣祖

產維持生計。

她大伯自此一蹶不振,她父親又沒那個本事,最後書院還是落到她三叔手上,這幾年勉勵維持著,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她的入宮,是一個契機。

讀書人寒窗苦讀十數年,為的就是一飛沖天,從此魚躍龍門成為貴子,確實有很多人胸懷抱負,想要匡扶正義,也願望能扶持百姓,可還有更多人,不過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不過為了能吃飽穿暖。

因著他們家的束脩更低,過

來讀書的許多都是耕讀之家的學子,這些年雖然也出過不少天才人物,但家底畢竟很薄,如今在朝中倒是不顯山露水。

同她家的清平書院相比,馮秋月家的青山書院才是真正的名聲顯赫。

這些事,蕭錦琛自然打聽得清清楚楚。

舒清嫵多說無用,就挑蕭錦琛不知道的說。

“陛下也知道,臣妾家中的清平書院束脩低,柳州乃至南川省的農戶子弟,來求學的不在少數。同那些大書院相比,我們家的書院更平易近人一些,沒有那麽多彎彎繞繞。”

農門學子,為的就是好好讀書出人頭地。

他們沒心思弄那些風花雪月,也沒心思做什麽傾軋之事,平日裏不是讀書就是吃飯睡覺,再無別的事了。

“因著學生們家裏都窮,臣妾三叔便想著讓他們減免束脩,便同書商們合作,讓學生們可以用抄書來抵扣或是費用。”

這倒是其他書院沒有的。

蕭錦琛倒是不曾想舒清嫵對家裏的書院都如此清楚,他原本不過是隨口說說,準備聊兩句就讓舒清嫵回去,現在倒是突然有了興致。

跟舒婕妤說話,是件很舒服的事。

她每一次都能說到人們想聽的地方,聲音輕柔,語調溫婉,聽之如同泉水在耳,潺潺不絕。

蕭錦琛道:“你這位三叔,倒是不錯。”

舒家在舒清嫵祖父那一代就不成氣候了,舒老太爺一聲的名聲,都被兩個兒子毀得差不多,最後她祖父和叔爺也沒什麽出息,不過混了個五六品的文職致仕。

到了她父親這一代,她大伯就更不成氣候了。

高不成低不就的,眼皮子還淺,被別人騙了還能給人數錢的主,當年貪墨案,他只是個連帶的副職,結果因為人緣實在太差沒人擔保,直接成了主犯。

不過,他也從此一蹶不振,賦閑在家之後不再打理家中庶務。

老大不成,按理說頂梁的應該是老二,但舒清嫵她父親除了對禮儀道德特別講究,其余的本事一概沒有。

不僅如此還光會瞎指揮,那一段時候,家裏的日子最難過,那會兒舒清嫵不過十來歲的年紀,總覺得家裏人都是愁雲慘淡的,沒有一個人臉上掛著笑。

好在她三叔還能撐起家業。

舒清嫵嘆了口氣:“也多虧臣妾三叔還行,雖做不了開疆拓土的大功臣,能保守家業也算是很不錯了,三叔沒接管書院之前,書院幾乎都要開不下去,先生們不想教,教不出什麽好學生來

,學生們又不務正業,都是些家裏有錢純粹過來玩鬧的主,書院裏亂七八糟的,自然出不來成績。”

她三叔是很明白事理的,在差不多看明白兩個兄長都不成樣子之後,他直接挺身而出,以非常強硬的姿態直接奪取管家大權,成為了新的族長。

舒清嫵她父親看不慣比自己小的弟弟取代自己,那一段時間脾氣非常差,連帶著母親也沒什麽好脾氣,舒清嫵的日子過得是戰戰兢兢,頗為艱難。

不過,後來

三叔就讓舒清嫵去了學堂,只要離開家,舒清嫵就特別高興。

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舒清嫵難免有些感嘆:“若是沒有三叔關照,臣妾現在還不知在何處,也不知過著如何生活。”

當年選秀,聖旨下達之後,柳州知府親自登門問過三叔,想讓舒清嫵進宮選秀。

舒清嫵清晰記得,當年三叔沒有詢問大伯,也沒有詢問父母,更沒有直接做主,他特地叫來舒清嫵,問她願不願意進宮選秀。

那時候舒清嫵不過十七八歲,滿腔熱血,對於父母和家族有著天然的感恩,三叔這麽問的時候,她也回答:“如果侄女進宮,能讓家族更好,能讓全家人都開心,那侄女願意。”

舒清嫵記得,三叔當時嘆了口氣。

他說自己是:“傻姑娘,家裏這麽多孩子,只你心地最好,最純。”

是啊,有這樣的父母,有這樣的家族,她還願意為家族付出一切,能不是最好的那一個嗎?

不過,當時三叔也說:“若是選秀能成,三叔一定不會讓你空手入宮,若是不成,待你回家就讓你直接搬進秀蘭書院,以後你的事由你三嬸娘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