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沈陵闡述自己的定稅依據,定是兩方都不服氣,都想找他的漏洞,世上不會有最完美的方案,但是沈陵有數據作支撐,比起他們這些胡編亂造只為自己利益的,沈陵還是很有自信的。

他們質疑他的,沈陵有數據有調查,他再質疑他們的時候,卻只能生搬硬套。

沈陵微笑:“錢大人所說也太過牽強,據下官到蘇州府所了解,這本錢便是遠遠不止,若大人算本錢只算這工錢和原料錢,似是小兒科。大人何曾了解過,這棉花得從外地運過來,這路費得需要,其次也並非處處都是這般工錢,若我們按著這最高的定,又何必費這功夫置稅?聖上設衣稅,乃為天下百姓考慮,臣等如何能忘卻初心。

設稅之根本,一為黎明蒼生,農為根本,商為末,聖上匡扶秩序,以安天下。二為百姓之福祉。商人亦是聖上子民,江南多少百姓靠織造為生,聖上仁慈,不忍這些人失了依靠,設稅而並非直接砍斷。再者,因江南織造,天下百姓如今買布買衣亦節省不少,據下官了解,五年前尋常棉布一尺……百姓安康富足不正是聖上所求,我等所求!”

沈陵一氣呵成,待他說完,錢大人一片灰敗之色。

其實昨日他氣也消得差不多了,官場上身不由己,錢大人也是五品,有時候他也做不了主。不過這不代表沈陵就能夠原諒他,兩個人的關系還是只能就到這裏了。

聖上對他頗為和悅,道:“愛卿特地下江南,此等品質值得嘉獎,所言也甚是有理,到底是有依據的。”

沈陵講完整個人也清醒了,未想到自己竟在明德殿說了這麽多,熱加上緊張,背後有些汗濕。

聖上目光看向其他大臣,問道:“眾愛卿意下如何?”

開始詢問其他大人的看法,原本有兩種見解,如今有了第三種,相對還中立,聖上的態度也很顯而易見,中立黨立即紛紛表態。

另外兩邊的,又被拉攏的不是那麽堅定的,很快就動搖了。其他的他們誰也不服對方,那還不如沈陵這個方案,至少符合中庸之道,他們也能勉強接受。

聖上便拍板:“便按照沈愛卿定稅之法,盡快出一章程。”

工部皆歡喜,這也算是他們工部的勝利。派系之爭很是微妙,比如說錢大人是北方豪族這一邊的,朱侍郎為江南世家發聲,並不一定原本就是這一個派系的,只是這一回聖上將這件事情指派給工部和戶部。

牽扯到利益的兩方就必須要為自己謀求利益,就得各自拉攏人。沈陵直接去江南,他們沒能拉攏上,在利益的驅動下,在這件事情上就分了派系。

當然原本是一派的可能如今還是一派的,但也有可能會中立。同一個利益集團在有些事情上也是有利益分歧的。而作為部門,工部和戶部也可以算作兩個派別,他們需要爭奪功勞,利益從來不是從一而終的,是有交錯的。

這是沈陵第一回 參與到

權謀之中,他也清醒認識到,也許日後需要他站隊的地方不會少的,能不能中立還是一回事。

退朝後,沈陵身邊圍了不少人,紛紛恭賀他立了大功。

虛榮心稍稍得到了滿足,過後便是警惕,他卷入這趟渾水,日後只能更加小心,凡事都有兩面性。

左尚書是愉快了,朱侍郎卻不快了,他同江南世家交好,沈陵如今也平常心了,朋友反目都有可能,更何況只算半個老鄉。

江南世家也並非未想過拉攏沈陵,沈陵是建康府人,古代的派系地域性還挺強。

經過此事,江南世家對他稍有不滿,但到底他比較折中,和兩方都不是對立的,更像是取了兩方觀點的中間平衡點,兩方再不樂意,想想也比輸給對方好。

沈陵又開始投入新的工作,帶著虞衡司開始草擬章程,章程就需要細到每一個點,他們虞衡司這份功勞算是穩當了,下面幾個人都分外賣力。

因定稅的事情,沈陵同中樞院的交集也變多了,幾個中樞大臣都對他有拉攏之意,完全中立是不可能的,人都是有偏向的,而且立場很重要,沒有立場容易被群攻。他在淮南府的時候也並非完全置身事外,但他回到權力中樞就做好了這個準備。

目前看來他比較傾向於保皇黨,曾躍一系是扶持聖上登基的,目前為站任何皇子的隊,對他來說也比較安全。從情感上,曾躍和他有同僚的情誼在。

不過沈陵也有自知之明,他如今不過是五品官,他們看中他不過是覺得他未來有價值,提前拉入自己的陣營。這樣看來,其實也挺好,至少證明自己還是個潛力股。

大概的方向是按照沈陵所提議的那樣,但細節之處是商議了一輪又一輪,他也是頭一回參與到這樣國家性的政策當中,到底中樞大臣們閱歷比他豐富,有些地方他還是沒有思慮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