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第2/3頁)

俊哥兒這些日子又吃胖了不少,臉上肉墩墩的,過年的時候親戚人家的孩子不少,可聽見陵哥兒來了,還是比見誰都高興,屁顛屁顛地跑到前頭來,誰都沒有陵哥兒好玩!

方氏帶三妞去拜見一下老太太,三妞頭一回來這樣的宅邸,到底還小見識少,手腳都不知如何安放。

齊老爺同沈全聊了一會兒茶樓今年的安排,最後談到兩個孩子讀書的事情,齊老爺道:“咱們城裏私塾是不少,王秀才、張秀才、胡舉人的最為有名,但兩小兒啟蒙,舉人那兒還是大材小用了,我特地了解了一下,王秀才教出過四個秀才,張秀才教出過六個秀才,且張秀才年長經驗豐富,不少人都同我推薦了張秀才。”

城裏頭官家富戶多,官家會單獨請先生上門教導,江南一帶多世家,那些鐘鳴鼎食的人家,會幾家合辦一個學堂。剩下民間的私塾基本上就是城裏頭有些錢財的富商以及普通人家的孩子。

沈全頻頻點頭,道:“老爺您做主便好,我未了解過這些,還是您見多識廣。”

沈全自知見識有限,齊老爺在城裏頭好歹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認識的人肯定比他多,既然倆孩子要一道進私塾,他跟著齊老爺便是了。

齊老爺委婉道:“張秀才的性子板正,稍顯嚴厲,起先進私塾定是會艱難一些,不過陵哥兒性子穩重,應該會好一些。”

齊老爺更擔心自家小子,這般定不住,怕是有的苦,可玉不琢不成器,正是因為自己下不了手,才更應該交給別人。

沈全反而喜聞樂見,正所謂嚴師出高徒,嚴一點好。

齊老爺和他說了一下拜師需要準備哪些東西,首先他們要去一趟張秀才那兒,把孩子給他看一看,這一回不用帶東西,張秀才確定收下了,明確了拜師禮的時間,就要準備好束脩,張秀才那兒是三兩銀子,兩條肉。

沈全認真記下了,齊老爺和他商議的時間是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

從齊家出來,沈全帶沈陵去買了一套筆墨和一些宣紙,不是太好,但給小兒啟蒙用差不多足夠。

剛回來收拾清楚,第二日方氏就開始賣燒餅了,她如今一日也不敢耽擱,她多幹一日便能給兒子多買幾張宣紙,隔了一個新年,大家也分外想念她的燒餅,開業第一日生意格外的好,城西的住戶都特地過來買個燒餅吃。

新年裏頭她試了幾個新的醬菜,酸菜心、雪菜肉絲的餅子做出來味道不錯,梅菜扣肉餅是常駐,方氏換掉了原先吃得人少的。

但今年一開年,竟然也有人學她做燒餅生意,也在裏頭加醬菜,方氏氣得牙癢癢,熟客和她說,料沒她實在,醬菜也不如她的好吃。

方氏便也想通了,燒餅本來就不是獨家手藝,看她賺錢跟著學的人肯定不會少,就像賣包子一樣,為什麽賣包子的人這麽多,就城東朱家的包子鋪生意最好,開得最久,還不是朱家的手藝最好最實,歸根結底還是得好吃,才有人買賬。

沈陵又開始去齊府報到,剛開年齊老爺比較閑,開始拘著他們認字,主要針對俊哥兒,俊哥兒難以靜下心來,專注力不夠,齊老爺虎著臉狠下心來教訓他,任憑俊哥兒如何哭鬧都沒用。

元宵過後,兩對父子準備去拜訪張秀才了,張秀才家在城南,因為出了兩個秀才,那兒如今叫秀才坊,張秀才家中是二進宅院,第一進的東邊就是私塾,沈陵探究著和齊家完全兩樣的宅院。

張秀才家顯然是沒用齊府華貴的,但處處透露著書香門第的氣息,這樣的人家在古代大概就算是中產階級中的底層,依靠著私塾,張秀才一家日子也很豐潤了。別看齊家比張家有錢,可世人只會更敬重張家人。

這也是目前沈陵的最低奮鬥目標,考個秀才功名出來,不僅是為了過好日子,更是為了尊重和尊嚴,他不想卑躬屈膝,也不想看到他爹卑躬屈膝地為了那幾文錢的賞錢。

張秀才的學生招待他們,沈陵起先以為是張秀才的兒子或者孫子,張秀才進來以後,那學生恭敬地喊道:“夫子。”

看張秀才的樣貌也有五十有余,正如齊老爺所說,方臉大眼,有些像在瞪人,板正的很,面容嚴肅,眉心中間有兩道皺紋。

沈全和齊老爺忙起身,齊老爺通過中間認識人和張秀才打過招呼。

張秀才直奔主題:“不必多禮,兩個孩子可有基礎?”

齊老爺對著張秀才便沒了那大東家的氣勢,顯得有些小心翼翼:“認了幾個字,三字經剛讀一些。”

齊老爺和沈全把齊子俊和沈陵推過去,沈陵怕齊子俊掉鏈子,拉著他一道過去。

張秀才先問了他們名字,讓他們背一點三字經,會多少背多少,沈陵先背:“人之初性本善……父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