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3頁)

藺效這才回身細看殿內的人,就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約莫二十余人,個個都生得氣度不凡,俱都笑意盈盈地望著他。

他目光疑惑地落在眼前一位兩鬢已染風霜的華麗婦人臉上,怔愣片刻,驚喜道:“七姑姑!”幾步上前將她抱住。

那婦人眼圈一紅,撫著藺效的臉龐,哽咽道:“長高了!長大了!又出落得這麽俊,姑姑都快認不出了!”

藺效如鯁在喉,默然許久,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侄兒很是掛念你們。”

婦人拿帕子拭了拭淚,領著藺效往她身後看去,笑道:“這是你七姑父,老了許多,可還認得出?這是蘭兒,跟你差不多高了,這是荻兒,出長安時才五歲,如今也長成小大人了。”

藺效一一上前行禮:“姑父,蘭表哥,荻表弟。”

姑父夏弘勝老了許多,臉上雖掛著笑容,神情卻難掩滄桑沉郁,說話時肩頭仿佛不勝負荷,微微向前傾垮,就連曾經異常挺拔的脊背也有了幾分佝僂的跡象。

夏蘭跟父親夏弘勝仿佛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都是一般的相貌堂堂,穩重斯文。

弟弟夏荻則生得更像母親,眉眼俊秀飛揚,說話時未語先笑,舉止活潑灑脫,

看到最後,便見一名極為明麗的少女,生得如蕙風蘭露,舉止又甚是雅致脫俗,瞬間便讓人眼前一亮。

那玲瓏美人不等婦人介紹,自行走至藺效跟前,裊裊婷婷行了一禮,抿嘴道:“十一哥哥。”

藺效滯了一會,含笑點頭:“芫妹妹。”

————————————————————————

那位被藺效稱為“七姑姑”的婦人便是先皇的第七女,同時也是當今皇上的七妹——德榮公主。

德榮與皇上並非一母同胞,而是瑜妃所出。瑜妃當年寵冠後宮,共生下一子一女,兒子是皇四子(後被先皇封為允王),女兒便是德榮。

允王天姿卓絕,母親又頗受聖眷,先皇對他幾乎是不加掩飾地嘉許和偏愛。

自小在一片贊譽聲中長大,允王不免養成了一個無拘無束的性子,言語間時常對其他兄弟有彈壓之意,漸漸地,便引來了其他皇子對他的暗中嫉恨。

德榮卻與哥哥大不相同,她溫和中立,頗懂得與人交際,在一眾兄弟姐妹中人緣最好,幾乎人人都發自內心的喜歡她。

後來鄭氏嫁給瀾王,成為了德榮的六嫂,兩個人一見如故,此後便常有往來。

於是藺效小時候便總能在府中見到這位和善溫柔的七姑姑,母親也時常帶他到德榮的夫家韋國公府走動,兩家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先皇駕崩後,平素寡言內斂的皇三子出其不意登上大寶,滿朝嘩然,待朝綱穩固後,皇上便慢慢開始清算異己。

頭一個要對付的,便是他忌恨已久的允王。先是巧立名目說允王禦下不嚴,縱奴傷人,將其貶為郡王,再之後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斥其貪腐國庫,將允王府上下一幹人等都遠遠發配至西北流放。

流放途中,允王莫名其妙身染怪病,藥石無醫,死在了路上。

聽聞哥哥的死訊,德榮痛哭了整整一個晚上,既為哥哥的死難過,也怕皇上會遷怒於她,進而降罪韋國公府。

所幸皇上念及德榮平日裏還算固守本分,往常也對他頗為敬重,只將其丈夫——韋國公世子夏弘盛遠遠調至蜀地任刺史,令其一家遷出長安,無詔不得回都。

雖是貶謫,但全家大小的性命總算得以保全,德榮不敢再做他想,連夜跟著丈夫打點行囊,帶著幾個孩子去蜀地赴任。

這一去便是十一年。

前些日子,皇上跟幾位朝臣商量雲隱書院重開的事,無意間看見當年書院學生名單中有德榮的名字,這才驚覺她已離開長安這麽多年了。

他人到中年,變得淡然豁達了許多,以往介懷的事如今多半都覺得不值一提,便連夜下旨恢復夏弘盛的國公爵位,將德榮一家人召回長安。

歲月在德榮一家人身上清晰地留下了痕跡,德榮早已不復藺效記憶中的青春妍麗,夏弘勝也再不是那個儒雅俊朗的青年公子,就連小時候總在一處玩耍的紀氏三兄妹,都與藺效記憶中大不相同了。

跟夏芫見過禮,三兄妹便圍著藺效親熱地說起話來。

見幾個孩子半點都不見生疏,德榮不由大感安慰,拉了藺效百般摩挲,細細打量。

正感慨萬千,殿外宮人忽報瀾王夫婦來了。

德榮忙擡頭一看,就見六哥攜著一位妙齡娘子雙雙進殿。那娘子不過十七八歲,懷中抱著一名白胖小兒,依著瀾王施施而行。

她暗忖,這便是六哥後娶的王妃了,生得倒有幾分姿色,舉止也還算端莊,就是顧盼間少了幾分從容和大氣,比起惟瑾的母親來那是遠遠不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