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2/4頁)

摩肩接踵的,乞兒不習慣,仰頭問譚盛禮,“譚老爺會去嗎?”

據說城裏的讀書人傾巢而動。

“不去。”

考卷上詳細記載了住址,真要上榜,會有官差上門報喜,在家裏等著就行,乞兒又問,“譚老爺緊張嗎?”

“不緊張。”

乞兒笑,“譚老爺定能高中的。”

譚盛禮沒有回答,送乞兒進了私塾,他沿街逛了逛,近日城中藥材漲價,肉價跟著漲了不少,糧食蔬菜瓜果倒是沒有漲,然後,他去了布莊,裏邊有賣成衣的,譚盛禮問了價格後,買了套,月白色的翻領長衫,胸前繡著朵牡丹花。

最後,他又去了書鋪,相較鄉試前,書鋪的生意明顯差了許多,裏邊只有零星的幾個人,但規矩沒變,仍然是給錢才能翻書。

他看了看有書籍名的書,至於那些五顏六色封皮的書,他一眼都沒看。

出門時,譚盛禮碰到了熟人。李逵,他隔壁號房的考生。

病好的緣故,李逵氣色紅潤了些,穿著件胸前繡牡丹花的長衫,身量纖瘦,瞧著略微單薄。

看到他,李逵也愣住了,倒不是遇到熟人,而是譚盛禮此人非同凡響,要知道,譚盛禮在巴西郡的讀書人眼裏極有名望,談到他,無不言盡贊美之詞,連其他縣的書生也對他極為推崇,走前再三叮囑幾位好友抽空去拜訪這位才學盛名的譚老爺。

讀書人的圈子小,有什麽事人盡皆知。

今時再碰到,李逵態度恭敬許多,“譚老爺。”

他是來交書的,治病把身上的錢花完了,得虧有人引薦掌櫃,在書鋪謀了份抄書的差事,譚盛禮還禮,就看李逵快速走向櫃台,和掌櫃的交談兩句後拿了錢走出來,高興道,“譚老爺,想不到有緣在這碰到,能否請譚老爺去茶館坐坐。”

巴西郡的書生說這位譚老爺極為低調,甚少外出,他們想請其指點文章多是由幾位公子轉交,太過神秘,以致於好多人想上門拜訪,瞧瞧這位譚老爺到底有什麽值得人敬重的地方,然又怕動靜太大引得幾位舉人老爺不滿,畢竟,幾位舉人老爺學識淵博,城裏的讀書人皆以入其門為榮,平日詩會亦對其奉承有加,貿貿然轉向他人,傳到舉人老爺耳朵裏終究不太好。

於是,眾人商量等鄉試後再說,譚盛禮如果能考上舉人,說明有幾分真才實學,上門賀喜再結交也不遲,若連舉人都不是,提早巴結不是讓人貽笑大方嗎?

出門左走幾步就有茶鋪,譚盛禮邀請李逵坐下。

街邊茶鋪沒有遮風避雨的地方,多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他們坐這難免有些格格不入,雖有芥蒂,李逵卻不好表露出來,落座後,朝茶鋪老板招手,“把你們最好的茶拿來。”

茶鋪老板來得快,斟茶後就退到邊上,鬧哄哄的不斷有人來,李逵皺著的眉頭沒有舒展過,好在他有話和譚盛禮說,很快就被分散了注意。

“這次鄉試譚老爺可有把握?”他住的客棧,天不亮那些人就結伴去衙門等著了,綿州共六郡,每郡有四府,每府有四縣,今年報考鄉試的近千人,最後取一百二十人,有些偏僻的縣幾十年都出不了個舉人,甚是殘酷。

“不知。”譚盛禮回答。

李逵略有些遺憾,近日在城裏也算結交了不少讀書人,其中有幾人拍著胸脯說沒問題,其實試題答得好不好,心裏是有感覺的,譚盛禮說不知,那就是心裏沒底了,李逵安慰他,“不怕,大不了三年後再來,我這次身體不適,後邊兩場考都沒考呢。”

想到自己發燒耽誤考試,李逵頗為遺憾,譚盛禮不想聊成績,岔開話題問他何時回家。

“過段時間吧,治病把錢花完了,得虧有人牽線在書鋪謀了份差事,想再抄幾本書,好好答謝答謝人家。”

譚盛禮沉默。

李逵望著譚盛禮,總覺得他哪兒不同了,上回在醫館,譚盛禮好像不是這樣的,他沒有深想,又問,“譚老爺認識劉子俊嗎?”劉子俊也是地方縣來的,但他人緣好,與好些人都有往來,就是劉子俊人前稱贊譚盛禮乃讀書人典範,耳提面命的告誡好友務必上門拜訪譚盛禮,稱贊他通曉古今,仁厚博愛,聽他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劉子俊走後,這話在圈子裏都傳開了。

人人都納悶劉子俊為何這般敬重譚盛禮,李逵也納悶,他看譚盛禮容貌溫和,衣著普通,和尋常普通人無甚區別,比城裏讀書人就差遠了,讀書人以詩會友,以才學揚名,而譚盛禮沒有參加過任何詩會,亦不曾有什麽有名的文章和詩冊,劉子俊莫不是著了什麽道?

“譚老爺不認識嗎?”

譚盛禮想了想,“見過三次。”

李逵算算,自己也算見過譚盛禮三回,他眼裏的譚盛禮或許有幾分氣質,不至於像劉子俊說的誇張。想到譚家幾位公子,不禁問他們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