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第2/3頁)

張貞玲低著頭不說話,她原先不覺得弟弟做的事有什麽不對,他們姐夫是皇帝,稍微做點錯事有什麽呢?天下事就是自己家的家事,官員就是。到二祖面前,再不敢說這種話,即便還是家事,那也是他們當家做主的家事。

朱佑樘:“朱厚熜把太宗改成成祖,朱棣滿腔怒火在揍了我和厚照無數次之後,還是無處發泄,有些余怒怪你。又不能明著說,他從不肯提起成祖二字,要罵你自然也不能,罵的就是外戚和無子。幸虧你當時沒和他爭論。”

想知道和明太宗講道理是什麽下場嗎?除了夏元吉基本上都死了。

張貞玲心說我又不傻,你愛我,我才和你或講理或撒嬌,他們是既不講理,又沒法子撒嬌。身份高低貴賤,我又不是不懂。“原先或許不懂,朱厚熜冷待我多年,我才知道世態炎涼。”

“好好,委屈你了,你再忍些年,等他下來,有什麽事都沖著他,咱們就安穩了。現在嘉靖二十一年了,他能活多大?我看三五年內就要來。”

“厚照躲著我,不肯與我親近。他寧可去看成化皇帝和萬貴妃掰手腕,也不肯與我說說話。”

朱佑樘心說我也覺得他倆掰手腕更好玩。他們倆和睦融洽,互相依賴,倒比史書中記載的好得多。

……

武曌:“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的天爺,我近日才知道,你這兒的名單全了!”

鄧綏微微一笑:“這話不錯。自從肉店地獄建立之後,除了我自家親戚之外,那個皇後貴妃的橫行外戚都在我這裏,上過門口的水牌子。”

武曌笑道:“我的侄子們都在?”

鄧綏稍微有些提防,頷首微笑:“自然是理法所在。”

武曌對自己家親戚的感情,要說有多深,那還真不至於,十四歲入宮之前,未曾受惠多少。但厚待高封不是因為有感情,而是因為那是自家人,他們也姓武,不封他們,又怎麽顯示皇帝的至高無上呢?一人得道雞犬飛升嘛。大封王侯不是為了他們有什麽大材,只是能增加皇帝的存在感,顯得皇帝家裏子弟眾多。

現在要這些親戚也無用,不是都下了地獄,還有些零散的老實人,那些人生前不敢借武周皇帝的勢力,死後更是沒用。至於這些下了地獄的人,她心裏並沒有半點憐惜。

人們總會下意識的認為一家人就會一條心,這種沒道理的話,卻人人不可免俗。

武曌覺得成祖這個稱呼其實挺好,只要臉皮厚一點,譬如漢高祖,就會欣然接受。朱棣有點做賊心虛那個勁兒。

鄧綏贊同一半。很快又聊到朱厚照:“他真是一個奇人。倒像是我們劉家的皇帝。”像是高祖一樣的快活脾氣但不愛罵人,嘲笑起人來勝過劉欣,偏偏又有節制。

武曌撫了撫胸口的兩團雪團兒:“他調戲過你麽?”

鄧綏擺擺手:“聽說過他的威名,至今沒回老家。你那邊翰林院管的可好?”

“還不錯。”武曌確實覺得很輕松,分了兩部分,那些善於給人杜撰歷史,捏造故事,使春秋筆法的人她選了一些湊在一起,雖然惡心但是好用啊。她先和這些人談詩論文,壓過去勝了一些,然後聯系劍術和射藝,又贏了,最後稍稍改了些制度,不用地府流行的那套‘不許磕頭’的禮法,允許大禮參拜,文人們感覺很舒服,她也覺得舒服。

劉驁:“你們翰林院做的事,真是不錯。”

翰林院現在幹的事名不副實,後代俗稱思想工作、宣傳攻勢、帶節奏。

武曌含笑點頭,人間陰間對則天皇後的風評都很差,她先讓這些人小試牛刀,拿自己的名聲試為之,效果不錯。從暴君洗白到‘稍微有點糟糕’的皇帝。

閻君的任務安排下來,她安排給這些人,群策群力,決定吧裹小腳的迅速流傳,和明朝各地的鎮守太監捆綁在一起,簡單的說,只有閹人才喜歡殘缺的婦女,正經的文人去風化場所談心,談風花雪月,談詩詞歌賦。

那些沒文化、短小快甚至沒有的閹人及閹黨,喜歡稀少罕見的揚州瘦馬。

這幫人的仇敵紛紛推波助瀾。

現在的任務難了,兩件事,第一,叫文人不要一天天的學嘉靖,燒青詞給天帝或閻君,天帝不僅不看還表示很煩,閻君看了認為他們都在無病呻吟,沒有風霜雨雪可看、沒有紅顏知己、好基友不知所蹤等小破事。

第二,叫鬼魂們深入的認識到,一切善惡是非的標準,以地府的標準為準,當人間的觀念和地府的觀念發生沖突時,以地府的標準為正確。

“聽說了嗎?趙匡胤已經準備好,等人間再亂一點,就投胎去人間,重整旗鼓再來一次。”

武曌一怔:“還有這事兒,我一點風聲都沒聽到。他倒是真敢冒險。嗯。理應如此。”現在皇帝們勢力最強的是漢唐兩代。秦朝占先機但人少,漢朝占先卻人多,唐代優質的皇帝極多,宋朝兩樣不占,沒有時機與其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