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下次一定(第2/4頁)

你們倆能從明朝聊到魏朝,看來談得不錯。

“趙佶趙桓全無半點骨氣。”李世民氣呼呼的說:“被軟禁在枯城之中,竟然寧願以書畫篆刻為生,也不願意幹脆些去投胎,真不愧是被俘之後立刻投降的廢物。”

“呀,前些天還有人問我呢。他們怎麽還沒下地獄?”

“秦始皇不信他們倆生前死後都能這般恬不知恥,和他夫人打賭,也和我們打賭,就賭這兩個人會不會因為受不了苦處而一了百了,能苟延殘喘多久。他賭在宋朝滅亡後只能撐過二百年,已經輸了。”從南宋滅亡,那年,到現在朱佑樘登基,剛好二百一十年,這倆文化人還在‘安貧樂道’。

他順路去看了,倆人就在墻上寫了陋室銘,以及安貧樂道四個大字,不要臉的程度出人意料。

趕哪天閑得無聊了就把他們倆抓去清算。靖康之恥,不管是誰聽了都為之心痛。

……

萬貞兒哄了半日也沒能哄朱見深出門。“怎麽了,唐太宗沒說你不好呀。”

他哼哼唧唧:“我不是很賢明。”到最後懶得見內閣,也懶得上朝。這不能怪我啊,大臣們以給我添堵為諫諍,個個都拿魏征當做偶像楷模。我是想當唐太宗那樣的皇帝,可我不希望滿朝都學魏征,好話都不會好好說。“唐太宗要是有兩個魏征,就氣死死了。”

這幫人就不能先贊美我一會,然後勸我如何做能更好嗎?商輅就好好說話,我們不是很愉快嗎,這君臣相得不能靠皇帝忍氣吞聲來換。“趙禎上朝時被大臣啐,啐一臉口水,下朝後被皇後打,這仁宗當的多,多沒意思。”

“哪有人以他為師呢,只有大臣們罵完宋仁宗,誇他好,挨了罵不打人不殺人。”

朱見深越發氣惱:“他那時候剮刑被設為常刑!”只不過被剮的從來都不是文人。文人看來不一樣,如果是一個文人,譬如方孝孺被剮了,也不看他幹了什麽坑死建文帝的蠢事,就一味的認為他可憐可憫。如果被剮的是個百姓,文人卻覺得不一樣,無所謂,該。其實在皇帝看來是一樣的,被剮的都是反對自己、危害自己的人。

他碎碎叨叨的嘀咕了半天,從王振是個廢物,說到汪直也救不了我爹,從太*祖太宗之間暗流湧動,說到現在祖宗們的生活太充實,他們有可能要反抗。

萬貞兒:“???為啥啊?聽說能被洪武爺訓練,我覺得挺興奮的。”

誰不想有百步穿楊左右開弓的箭法呢?騎射本是一家,我就會騎馬。這也就是人少,但凡人多點,絕對輪不到女人被訓練。

朱見深摸了摸她的心口:“你是你,他是他。”他湊近了一點,小聲說:“我看他們敢怒不敢言。”如果訓練的夠好,就敢言了。

真是很麻煩。不訓練子孫,將來就沒有家族力量可用——別指望藩王,一百個裏能有一個人才,也是文人才子。訓練子孫呢,他們又容易造反。

萬貞兒:“這倒是,洪武爺永樂爺以身作則,他們好像永遠不覺得累。”他們倆不休息,別人也不敢說累。

“萬歲,我又想起來一件事,錢皇後墓道蔽塞的事,告訴他們嗎?”

朱見深捂住她的嘴:“別說,現在先別說,不要跟人透露半句。”

這件事的用處不在氣錢皇後,她也不怎麽生氣,人間認為把隧道堵上鬼就沒法見面了???到底是不是鬼啊。

用處在於等我母親來之後,憑這件事,讓你們婆媳之間保持融洽關系。

朱棣不耐煩的從外面拽開窗子:“朱見深?你是死了,又不是病了,為什麽不出門。”

“太宗,我在反,反省。與唐太宗相比,差之甚遠。”

“那你還不出來練習弓箭。悶在屋裏,能有什麽進益?漢武帝的藏書多經史子集,扶蘇的藏書除了史書之外,多是些應用的,農書、工匠和工藝的記錄一類,有些沒看過的書很有趣。”

兵書屬於子集,兩邊都藏了不少。

“噢噢,好,好。”朱見深一邊答應著一邊走了出去,今日重新見面,正要下拜。

朱棣一把把他拎了起來:“不必拘禮,初次見面叩頭問安就夠了,如今的地上無人掃灑,衣服倒要自己洗。這件事還是我和我爹要來的呢。”

“我忘了要晨昏定省。下次一定。”

漢武帝不是很高興。在自己之前,皇帝們效法周文王、漢文帝,在自己之後,各朝皇帝推崇光武帝,然後是魏蜀吳那仨,直到有了李世民。在李世民之後,從他孫子到明朝皇帝,全都推崇唐太宗。把他誇的,就差給單獨立廟,或是生拉硬拽扯上些親戚關系。

難道朕就算不上皇帝之中的楷模嗎?氣!

借書倒是可以借,還是老規矩,敢弄臟一點或破損一點,就手抄一本的新的做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