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成化皇帝(第2/4頁)

朱棣又打斷他:“汪直怎麽回事?”

作為錦衣衛指揮使,隨意逮捕三品文武官員……是非常正常的事!準確的來說,是自己任用的錦衣衛指揮使做這種事很正常,子孫後代用的時候,旁觀著,就覺得很不合理。尤其是這人連宣府等重鎮的武將都敢隨意逮捕,這是給國家添亂!

“等會!”朱元璋問:“你怎麽不結巴了?”

“我心裏一高,高興就忘了。”他私下裏和萬貞兒聊天時,心裏不緊張不嚴肅,就幾乎不結巴。今天實在是太高興了!在一起三十八年的愛妃,分離了七個月,他覺也睡不好,飯也吃不下,看什麽都覺得沒意思。今天一相逢,高興的直蹦,再回答問話都覺得輕松。

其他皇帝基本上沒見過結巴、瘸子或身體有殘疾的人,這種人當不了宮人和官員,不會讓皇帝看到,錢皇後是個例外。

朱元璋倒是知道,結巴這樣很正常,越著急越說不出話。“繼續。”

“汪直一向以,以,劉,劉”

萬貞兒沒忍住,她平時陪著皇帝接見大臣時也會插話:“劉永誠。”

劉永誠是永樂年間開始大放異彩的一個宦官,善於騎射,當年扈從明太宗北征,帶著假胡子,披甲跨馬,帶頭沖鋒。等到宣宗朝,參與平定朱高煦(被燜缸燒的)之亂,又帥師征兀良哈,迎接朱祁鎮回國,最後參與了奪門之變。卻沒像曹吉祥那樣作死,等到成化年間上疏將累朝賞賜的產業、俸祿、侍從等全部上交,告老還鄉。

從永樂年間一直活到成化年間,歷仕六帝,身經七朝,盈滿則退,壽享八十二歲,差點被追封為侯,和鄭和一起成為了後世宦官的終極夢想。

“對,對!以劉永誠為楷模,我甚愛之。”

原先愛,後來他太囂張跋扈,大臣們都彈劾他,就有些不喜歡了。

“呸!”朱棣沒那麽好糊弄:“開西廠,羅織數起大獄,劉永誠沒幹過這種事。”

朱見深就奇怪了,羅織大獄這種事,會讓太*祖太宗面露不悅?

“開西廠是因為,東廠現在自成痹,痹症,與文官勾,勾連。”他先說了一下汪直的戰功,確實能征善戰。首先大敗建州女真,隨後和王越一起攻擊蒙古,夜襲蒙古大營,不久就有了皇後滿都海的死訊,達延汗(蒙古小王子)也僅已身免,狼狽而逃。又去帶兵大破韃靼。汪直還想攻取安南,重設交趾布政司。還想索要鄭和下西洋的海船圖紙,再派人下西洋,解除海禁。

是有很多人趨炎附勢,不過他還是舉薦了好幾個不貪財、不尊重他的人。汪直鎮守大同時,邊關無礙,等到他被調走的第二年,大同大敗。

其實現在早已不喜歡汪直,只是說自己曾經重用的人不好,就等於說自己眼光不好,那不行。這不只是面子,更是性命攸關的大事,祖宗還在瞪我。

朱元璋不高興不是因為他任用宦官,而是因為,他認為不論是帶兵打仗還是當丞相,這兩樣工作都應該由皇帝本人來完成,‘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的傳聞他聽說了,反倒認為很好,閣老和尚書大權在握想幹什麽呢?只是看朱見深這樣子,從小也不知道有沒有好好學習,有沒有練武,倘若讓他去帶兵打仗,萬貴妃必然要隨從左右,到時候別他娘的在正史裏記一筆貴妃戰死沙場。

她當然不可能打贏,別拿打仗當耍熊。這胖娘們說的倒是沒錯,朱祁鎮打亂了全部的計劃。滿都海皇後在歷代蒙古可汗中,都稱得上是佼佼者,善於治國又能禦駕親征,讓蒙古團結起來,如果真有這樣的戰功,那這個汪直。

之前說到汪直時,都是唐朝的皇帝們說的,言語間多有鄙夷憤恨,也對,他們那會有軍功的宦官容易殺皇帝,別人傳來的消息終不可信。

如此說來,那就沒什麽事了。接手的爛攤子基本上換個差點的皇帝就能被內憂外患整亡國,他都能一一平復,大藤峽、紅巖池、成化犁庭、收復河套。

從成化元年到成化十八年,幾乎年年收到大戰大捷的戰報,每次都打贏了,又沒聽說國庫空虛。還想要什麽?

“你練武嗎?”

“習過騎射。”朱見深有點抱歉的說:“不,不,不太精通。”

朱元璋把他帶到旁邊的桌子上,這桌上放著從一石到六石的弓:“你試試看。”

朱見深勉強能把兩石的弓拉到七成滿,三石的弓就只有四分滿,算是個不好不壞的成績,松開之後把弓放回去,雙手已是微微發顫。

“還行,去吧,帶著萬氏和皇後們說說話。”

朱見深大喜:“好好好!”

祖宗竟然不幹預這件事,太好了。

我當好一個皇帝,讓我和能讓我安心的女人在一起,祖宗們竟然很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