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第2/4頁)

他知道‘明君+勇將+精兵+後勤+謀臣’就能無往不利,這五大原則缺一不可,宋朝好像只有其中一個半。勇將雖然有,但士兵良莠不齊。沒有明君,雖然趙構原本看起來還行,後勤匱乏,謀臣幾乎沒有。

“原先不是說指使張憲謀反嗎?捏造的罪名,按理說似嶽飛這等人,依照宋朝的法律不會坐死罪。”宋太宗時宰相盧多遜,據說和趙廷美一起謀反,結果只是流放。宋太宗時樞密副使彌德超,咒罵“我度帝無執守”,還是流放。新舊兩黨黨爭,不僅把人流放到三千裏外,立了黨人碑(元祐黨籍碑),把對方按照文官、余官、武官、內臣寫清楚,也沒殺,一個都沒殺,章惇也只能在犯地名上下功夫。

“這事兒為什麽打起來?寇準?寇準嘿!還有狄青。來來,聊會。”

寇準抱著一包東西,氣的臉色鐵青:“諸位都知道這件事了?自毀長城莫若如此。”

他雖然不是武將,但也是個西北大漢,很多人都喜歡他逼著皇帝親征的故事,並一致認為宋朝這些皇帝就是欠逼。

“秦檜和嶽飛什麽仇?沒聽說他們倆結怨啊。”

嶽飛,一個謹言慎行的皇帝失蹤,從趙構渡江之後就永遠站在皇帝的立場一側,也不和人結仇,要是有仇也是那些無能卑將拈酸吃醋忌恨,但秦檜也嫉妒?

“秦檜身為權臣,南方士大夫支持他,又有金國支持。”

狄青還能說什麽,提起宋朝,就有點心灰意冷,懷念太*祖和哲宗:“聽說是因為反對議和。但吳玠鎮守蜀中,反對議和比他激烈。韓世忠更是死硬反對,還派部下劫掠金國使者。之前秦檜想害韓世忠,被嶽飛暗中回護,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難道秦檜身為丞相,竟成了金國的細作?他就算去金國,也做不了丞相啊。”

李靖冷笑道:“秦檜也知道,他在零零碎碎的賣國。趙構想要和談,就非秦檜不可用。秦檜曾被罷相,想要穩固相位,非金國不能倚靠。”

就以宋朝這個各自為營的狀態,想打回去首先得換皇帝和丞相。

寇準:“我補充一件事。他們現在在江南。陰間傳言說,江南人不會得天下,這話特別有道理。太*祖當年曾說,南人不可坐政事堂,就因為他們都是投降派。太*祖雄才遠略,早就預見今日之弊。”

眾人驚訝:“趙匡胤那會就有投降派了?”

“唔……好像是這樣。”

“我作為一個晉朝江南人,不贊同這種說法。各地人都有好有壞,雖然說過江南的朝廷確實沒有一個能打回中原去,但這和南方有什麽關系?別說江南人性格軟弱,你看看人間每年上報的刑徒,就知道江南人到底軟不軟。”

“是啊。我那幾個江南的小妾打起來的時候,不比北方的妾柔順。”

寇準道:“……我說的是江南士族。他們在江南廣有良田,魚米之鄉富庶的很,金兵距離他們很遠,屠刀不到眼前,全都鼠目寸光高枕無憂。覺得花錢可以買平安,比出錢出力出人北伐要好。北伐成功,皇帝遷回開封府,他們就不得聖眷,又不能拋家舍業跟著皇帝搬到開封去。連年北伐,在這些人眼裏,用的是他們的錢糧,征召是他們的佃戶。這些人把國庫裏的錢都看做是自己的錢,何況真是自己的財產。”

北伐成功了要遷都,遷都之後他們就從高端大氣上档次的‘京城人’,變回了簡簡單單的‘南人’,再想以南人的身份中狀元,難度會高一點。這才是秦檜及大部分士大夫要議和的主要原因。

“可惜秦檜沒有篡權。”

“他可不會篡權。雖然現在有兵權有政權,還有金人支持,這都靠狐假虎威。他才是最需要維持現狀的人。金國若滅了宋國,他必然被列入奸臣傳。宋國若滅了金國,他這力主議和的大臣還有什麽地位可言?皇帝用這樣的大臣,焉有好處。”

李靖忽然樂了:“蘇軾怎麽說?以前他嘲諷漢朝諂媚,現在有沒有嘲笑倆皇帝。”

宋徽宗已經有謚號,宋欽宗本人還活著呢。

提起這一點,武將們都樂,以宋朝這種變態的重文輕武,文人自己沒本事,對真正有用的武將能彈劾就彈劾,能挖苦就挖苦,武將再怎麽謹慎小心也要被歧視,還說什麽收服燕雲十六州都不如狀元及第,看石頭都不要直溜的,武將已經文武雙全的古人都煩得想要他們的命。蘇軾的詩雖然好,但他和其他文人一樣,只要郁郁不得志就拿自己自比李廣,貶低衛青。但誰都知道,這幫酸儒真比不上李廣。

衛青也笑,自他生前就有人說他柔媚,但這不重要,這些人不知道什麽才是最重要的事。“武帝前些年就跟我說,凡事說那種話的文人,都是在被貶的時候,饑寒交迫,開始怨恨自己沒有一個漂亮姐姐,讓他們無法施展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