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油鼎+風趣(第2/4頁)

“不只我們喜歡,很多人想要求購。外界都以為皇帝生活在天宮中,與百姓相距很遠。”

雙方閑聊了一陣子,談到了報價。兩位皇帝願意以五十貫二尺的價格收購,如果是長卷,可以按照面積加錢,但是別弄虛作假。

字畫的價格一向如此,二尺,三尺,四尺,六尺,八尺,按照面積算錢,不按照字的大小或多少。雙方心理各有一個公道,寫字的人知道自己的字價值幾何,按著數量和心意給。

趙匡胤&趙光義:“這麽多?”

以購買力來說,在人間一頭牛犢才三貫錢,豬兩貫一只,羊三貫一只,一畝旱地一百文,良田三四百文錢,這五十貫就是五萬錢。一石米也就一貫左右,米價浮動很大,也有更便宜或是更貴的時候。在陰間的價格也差不多,陰間只有肉食貴一些,別的東西價格和人間差距不大。唐太宗貞觀年間,一鬥米5文錢(一鬥米約12.5斤)。

二人曉得民間疾苦,各種造物的報價。趙佶的字雖然不錯,但以他一個昏君的身份,價格應該不高吧,如果是明君,那理應價值千金。

趙佶驚怒交加:“這麽少!!”他覺得自己的字畫理應價值千金,不只因為自己是皇帝,更因為自己的藝術標準如此之高,獨創的瘦金體如此精妙,沒有人能模仿。

這話一說就像個敗家子。是以天下供一人的典範,難怪能做出大運花石綱這種事。

趙光義雖然看起來斯文一點,臉也很黑:“允許你說人話了嗎?學羊叫!”

來收購的二人信心滿滿,他們這些在外界做生意的皇帝,已經聯合起來統一報價,壓低收購價。雖然以前沒當過商人,那也沒少看商人怎麽作惡,所有要運到外地販賣獲利,不能由農民運到集市上直接賣的東西,都可以壓低價格,使勁壓低價格,以此獲利。不管市場價是十文、二十文、收購價統統一文,統統一文。當然啦,這種商人容易為了苛求利益,把百姓逼到絕路,逼到暴動。前段時間人間某地官府就收繳百姓的牛犢,然後按照十貫一頭的價格賣給百姓。郭榮看了都想去人間推翻宋朝。

不論市場價是什麽,渠道才能決定一切。

別的皇帝不屑於經商,也不善於把東西賣出高價,以趙佶的人品,也不會有人幫他賣高價。

氣定神閑的喝茶。

趙匡胤沉思了一會:“我需要當前物資的市價列表。”糧食和酒糖茶、雞鴨魚牛羊,鹽鐵,弓矢刀劍,奴仆,書籍,房舍。知道這些才知道五十貫的價格值多少錢,這些年買東西了解了一部分,還不全面。

銀錢的價格波動很大,他和後來人對賬時知道,一兩銀子在前期等於九百文,等到後期就等於三千文。一貴一賤,還要算上購買力,才知道錢究竟價值幾何。

郭榮從袖子裏掏了一本:“我就知道,你還是這麽機靈。”

趙匡胤嘆了口氣,默默無語的看了看購買力,一副就夠租一套房子然後花天酒地的享受一年生活:“好!我同意了,趙佶必出精品。此處只有筆墨紙硯,沒有顏料。”

趙佶本來還在為自己憋屈,感覺自己就是屈原在世,杜甫重生那麽可悲。忽然反應過來,創作需要時間,需要聯系,我就說我現在寫不出來,必須得安靜且安全的創作才能保證質量,這不就行了?當即大搖大擺的允諾:“寫字不難。只是我還需要印石刻刀、黑漆、好茶、熏香、山石、花箋、古書、古琴,四時清供。若能得武曌皇後親手研墨,必然不錯。”雖然武曌不符合他的口味,他喜歡幼小嬌媚的,但是現在可以勉強湊合一下。

四時清供值得是梅蘭竹菊或過年的水仙花,以及各種插花、香櫞佛手。講究人一年四季案頭鮮花香果不斷。

武曌沉吟刹那,見宋皇帝們竟不表態,微微一笑:“昔年我們模仿王羲之和太宗的飛白體,幾可亂真,若要如此麻煩,真不如我回去練練瘦金體,取趙佶之血制墨,也不必說這是趙佶本人所寫,只說有他的心血在內即可。”

郭榮贊許:“阿姐果然真誠。”趙佶這小子難道沒認清楚情況?

趙匡胤問:“陛下怎麽與則天皇後姐弟相稱?”

你倆不同姓,難道祖上有聯姻。

“都是周朝,如同一家。”雖然不同宗不同姓,但是國家名號一致呀。

趙佶也想起有些人善於模仿自己的字,大概也已經死在金國,如果循著名字找過去,把那人找來仿冒瘦金體,古人大概分辨不出。當即不再挑剔:“這……好紙筆墨必須要用,若要畫花鳥,鳥眼需用漆點,才顯黑亮有神,別的都可以不要。”

這不就結了。雙方又談了談每月一幅精品的要求,以及銅錢和交子的交付比例,盡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