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第2/4頁)

錢繆哼道:“這算什麽呢?趙恒在位期間,代州進士李光輔善擊劍,詣闕。帝曰:"若獎用之,民悉好劍矣。"遣還。好好一個進士,又善於劍術,又在代州邊陲。”

就給遣返了?我聽著都覺得很好用!雖然官員不能回到本鄉做官,但是邊陲那麽大,換到那兒去都基本上了解些風土人情。

“誰不是啊!”

“這說的是什麽混蛋話!”

氣的皇帝們紛紛喝酒。劉徹原先覺得李旦廢物,現在看著都順眼多了。

“趙匡胤之得國,比起隋文帝不差多少。”

“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者。”全靠個人操作,既要拼殺又要用心經營的皇帝們對這兩個‘超容易篡位·稱帝沒有困難·前朝留下國富兵強且沒有忠臣·不用殺太多人·有環境做個仁君’的人,不是很羨慕只是厭惡。

誰要能平定亂世,重整乾坤,施行仁政,大家都服他是英雄豪傑。誰能嚴刑峻法,強國強兵,大家也服他是個幹練的君王。誰要是無為而治,節儉樸素不好色,高道德標準的要求自己,不幹蠢事,大家也敬佩他是仁君。

楊堅白撿了前朝剛剛整理好的太平盛世,讓孤兒寡婦禪位再殺之,難度低、名望高,顯得一輩子沒有大興殺戮。這多可恨。還有一點,皇帝們大多覺得自己很年輕,思考問題時容易把自己代入前面那個少年英才、勵精圖治、英年早逝但名望沒有完全展現出來,歷史地位被淹沒的皇帝角色中。而不是後面那個撿便宜的皇帝角色。

以上這些只是令人厭惡。楊堅竟然還因為殺戮不多,贏得了兩枚神鬼丹——這讓所有覺得自己殺人是不得已的皇帝,以及全部的開國之君都心生仇恨。要知道迄今為止所有開國之君,沒有一個拿到神鬼丹,就算是嬴政也是當了閻君之後以權謀私給自己弄了些吃,李世民雖然有神鬼丹,但他真不是開國之君(雖然大家都覺得他是)。

趙匡胤比楊堅的狀態好得多,第一,他真有過硬的戰功和武功,確實知人善任,第二,說他生而知之怎麽當皇帝不為過。軍事農業制造業醫學都懂。如果他能得到一枚神鬼丹,皇帝們覺得還可以。

馮有抱了一筐鮮花,拓跋濬手裏還拿著幾只牡丹,溜達回來:“何必議論楊堅。”

哦,拓跋濬不是把自己代入英年早逝的好皇帝,他就是英年早逝了,一想到如果楊堅當時是自己的大臣,就覺得很憤怒,還很緊張。

這就是北魏加入聯盟的另一個原因。不能讓這種人有好下場。

“你們倆現在官居何職?”

拓跋濬笑道:“不值一提,庸庸碌碌一俗人而已。”

“賢弟過謙了。此次事情中你出力不小。”沒有權力怎麽出力呢?

馮有保持著警惕和內斂:“武帝,依我之見這件事不要談論為好,當心隔墻有耳。”幹完就完了,難道還要寫一下名單,寫一寫出力的範疇麽?像是舊黨對新黨那樣,皇帝更換大臣時多省事啊。楊堅早晚會回來,還不知道他將來是改換容貌和上輩子一刀兩斷,還是暗暗的復仇。

如果是復仇……那這件事還挺刺激呀。

“他們倆不會被溺斃吧?”

“那投胎豈不是白去。”

李弘在其中什麽都沒做,他不是那種能幫人坑人的孩子,到現在才知道是怎麽回事:“我還以為楊堅會聯合李隆基。”

李隆基遠遠的說:“依舊不是太宗的對手,有什麽意義。”看我挨揍,或是陪我挨揍。

劉徹看著劉裕和蕭道成,有一點點羨慕:“禦駕親征啊。”我這輩子唯一沒做過的事就是帶兵打仗。以前訓練羽林衛時玩過模擬戰,真正的打仗的環境艱苦一些,但是更血腥也更爽。

……

蘇軾流放到儋州,因為他是蘇子瞻。蘇轍流放到雷州,他字子由,由正好是雷字下半部分。黃庭堅流放到宜州,他字魯直,直和宜形狀也相近。劉摯字莘老,他流放到新洲。章惇想要營造一種冥冥中命中注定的效果,而且在人的名字割裂部首之後,會給人一種恐怖的感覺。自古以來都流行命犯地名的說法。狄青當年去陳州,就覺得自己要死在哪裏,讖在當地有一種梨子叫青沙爛。

陰間中人也不知道應該期待他們活著,還是期待他們來到這裏。活在人間或許還能翻盤,重新執政,在新舊兩派之間很多舊時候的鬼覺得蘇軾的政治思想更合理一些,可惜皇帝不這麽認為。如果他來到陰間呢,就能請他喝酒,請他赴宴,請他放寬心,看到他快樂的新詩。

被貶之後蘇軾的詩偏向於則空靈雋永、樸質清淡,‘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有點無聊,嗨不起來。大部分人更喜歡他仕途奮進時的詩。都替他規劃好了,將來到陰間,雖然不能出任宰輔,但也可以做到城隍的位置上,每日除了維護因果報應之外,就以詩詞自娛,多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