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武狄相會(第2/3頁)

“退下”*3

夥計利落的滾了出去。

狄仁傑只當沒聽見,解釋了一下自己為何什麽說不來見她反倒有力,因為武後現在要穩,越穩越好,急於聯絡舊臣,幫不上忙還會讓高宗疑心。“天後有兒女承歡膝下,與天皇重逢,真是可喜可賀。”

“不錯。坐吧。”武曌微微嘆了口氣:“當年你為我籌劃,”話說到一半說不下去了,多虧當年沒有立侄子做太子,這一切才有轉圜的余地。哪怕給兒子改姓武,那都能圓回來,如果立了侄子當太子,那就全完了,下場絕對比李隆基好不到哪兒去。

狄仁傑順勢坐下:“受天後深恩,自然要為天後一人謀劃。老朽學識有限,當初為的是祭祀,沒料到帝王們死後能重逢。”

“你留下的五人策劃政變,也是為我謀劃?”神龍政變從上到下都有你的痕跡,好一個閣老,好一個國之棟梁。如果不是時至如今,你就是罪人。只可惜當前形勢證明了你計劃的不算太差。

狄仁傑早就想過她會問這些問題:“正是。”

武曌臉色微沉,等他開口。

狄仁傑等她問。

李妙兒:“狄老這話說的好有意思,你是同時忠於李唐和武周嗎?”

狄仁傑回答的很婉轉:“在我心裏,天皇天後具是一體。恐怕天下人都是這樣看的。”這也是當年武後稱帝沒有太大阻礙的原因。

武曌心裏也明白,沒有再細問,她可不會像個天真的少女一樣質問‘在我丈夫和我之間你選擇一個站隊’,她自己都在努力把二人之間融合回去。

“故人難得一見,我有些事想要請教。不知道懷英如今心意如何,是否還肯為我謀劃?”

狄仁傑拱手道:“除了教子之外,我都可以參詳。”狄景暉害他生祠被毀這件事在人間令他心痛,到死後……經常被朋友嘲笑。丞相們閑的沒事也會比較子孫,從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一代代的比下去,以此罰酒,杜如晦、房玄齡、李勣和他損失慘重。

武曌沉吟了一會,自己斟酒喝:“我在他們之中,總算是叛而復降,並不可親可信。家父的行蹤成謎,隱約刺探我的心事。閣老何以教我?”他還是很可信。

狄仁傑:“這和我預料的一樣。天後如今實力如何?”

武曌:“修行是神鬼,但神鬼的高低不用,沒有明確劃分,我可算是入門,沒有什麽法術,能禦風而已。判官的考試尚未通過。”就覺得陰律裏不合格的地方應該改一改,這可能是職業習慣。“入股了幾個商人的產業,家父也在為我經營。”

士農工商,商人如果不能行賄,那社會地位就不高。

狄仁傑又問:“諸帝後聚會時,您屬於那一邊?”

她同時屬於皇帝和皇後,自然是兩邊隨意走動,但皇帝們看到她時都閃避,帝鎮中的皇後不多,除了太穆皇後和文德皇後之外,其他人見了她也有些閃避。自己開宴會情人來赴宴時,倒是都來了,只是並不熱鬧,也不輕松。除了一個李妙兒傻呵呵,其他人都有七分內斂。

狄仁傑仔細研究了一會,這又是不必要的擔心,首先你沒有權力,不用怕人篡權。

其次你占了先機,別人還沒有得到神鬼丹,要等到天下太平才能有。

天後光看著別人見了她態度不親,只要她一出場,就有些嚴肅,她沒看到她不在的時候是什麽樣。就歷史情況來分析,父子見面多尷尬,既是祖宗又政見不同,各自或殺或貶過對方心愛的大臣,外加人間的局勢紛亂復雜,誰能歡笑起來?

武後為自己實力增長而暢快,他們有什麽可暢快?

武曌:“你每次都說我多心。”

狄仁傑:“前些年唐又滅了一次,後唐末帝李從珂和後妃舉火自焚,燒盡禦用之物。如今傳國玉璽消失不見,石敬瑭百般尋找,皆不可得,如今再不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想當年,蕭皇後持傳國玉璽遠走漠北,太宗繼位後只能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慰藉。四年後李靖大將軍擊敗突厥,攜蕭後及傳國玉璽歸國,這才有當年天後所用之寶。”

武曌點點頭,被他說得也有些惆悵。

狄仁傑順勢給她破除了一波迷信:信什麽傳國玉璽?自秦始皇刻玉璽開始,這玉璽有什麽神奇的非自然力量嗎?誰‘永昌’了?為什麽皇帝和天下人都要吧這方玉璽看作至寶?是不是很荒謬?字是秦始皇刻的,他大可以多刻幾方,難道個個都與眾不同?國家興亡在於皇帝是否仁愛,仁者天命所歸……只要武後堅持仁愛正直,自然無敵。

聊了許久,只覺得耳目一新。

下方說書人開始說起遼國故事,這是個長篇連載,三個月前開始說,今日終於說到遼主耶律阿保機去世,皇後述律平臨朝易儲,大皇子二皇子都是親生的,但她只喜歡二兒子耶律德光,不僅易儲,還把支持大皇子的臣子們都送去陰間‘服侍先帝’,也不知道遼主看到送過來的大臣有何感想。遼國那片土地原本是突厥,現在換做契丹人,占據的地方也更大,把吐蕃也占據了。所以現在突厥吐蕃兩地府互相連通,遼國再過百年不滅,這兩地府就要改名了。但吐蕃地府和中原地府也有門,凡事優秀的說書人,都要冒著危險跑過去打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