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第3/4頁)

直到高宗說穆宗、敬宗、文宗這父子三人都撥給他調遣。他們隔三差五就要叨叨一下需要女人,又舍不得出陪葬品去換寵妃,也是沒想好究竟該換誰。現在給穆宗的另一個兒子、給敬宗和文宗的弟弟蓋房子,理所應當,又可以消耗多余的經歷。

唐穆宗非常疑惑,他三個兒子依次當了皇帝,分別給自己的生母追封為皇後,那麽自己理應坐擁三位美人,為什麽到現在為止一個都沒有?

李世民回來就想說這件事,看到兒子和…兒媳坐在林中,擺了酒肴,居高臨下的當著監工:“乖。”

……

機智的皇帝發現國家窮,而佛教富。打仗缺錢怎麽辦?在趙歸真的勸諫下,打算又又又拿佛教開刀。

金銀佛像上交國庫,鐵像用來鑄造農器,銅像及鐘、磬用來鑄錢。既然信徒能毀銅錢鑄佛像和鐘、磬,皇帝就給它再改回來。沒收了寺產良田數千萬畝,奴婢十五萬人,強迫年輕力壯的僧尼還俗二十六萬,抓回來供寺廟役使的百姓五十萬人。

國家甚至有種一夜暴富的感覺,這還是在會昌二年查抄過一次的結果。

史書稱為會昌中興,佛教稱為會昌法難。不過對於禪宗百丈懷海的道場來說,不算太難,他們不立佛像,不設禪堂,不儲金銀,沒有奴仆,自耕自食,查抄到他們這兒時,官員都有點懷疑這是不是只是一群禿頭農夫。

……

李炎也同意人生苦短的說法,但他沒有縱情聲色來享樂,他想要通過服食丹藥,把壽命拉長。

李炎:“朕是不是很機智?”

王才人:=_=||

過了一段時間。

李炎重病去世,魂魄就坐在自己的肚子上,靜靜的看著祖母郭太皇太後悲戚不止,這位可憐的老婦人已經送走了丈夫、兒子和三個孫子。還有被宦官擁立的皇太叔,宦官早已趁皇帝病重,擁立李忱為皇太叔——他是憲宗之子,穆宗之弟,李炎的叔叔。仇士良雖然被籍沒全家,但他的雄風令人向往,是宦官們的偶像。李忱為人沒什麽特點,有點傻,話極少,李湛李炎有時候故意逗他多說話。

看起來很容易被操控。他對光王倒是不討厭,還挺招笑的,只是不覺得他有什麽才幹,能把國家治理好。剛從宦官手裏奪回的大全,又要被宦官奪回去,一個木訥少言寡語的皇帝毫無威信可言。宦官卻不會在意國庫是否充裕,藩鎮是否城府,只是一味的鞏固權力,對唐朝的延續絲毫不關心,他們根本就不懂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的道理。一個個短視的很。

又看著王才人趕了回來。不知道她去了何處,不知道她能不能說到做到。沉疴全消之後又有些舍不得,當初只是病重了,心神混亂,內心十分脆弱。唯一後悔的只有當初想封她為皇後,卻因為她無子而擱置了。如果及早封作皇後,她現在就有了保障,不會被送到感業寺中。

王才人果然言出必行,眾目睽睽之下不能登上龍床,就在帷帳下自盡。

李炎動容:“啊!你”

“妾說過,陛下萬歲後,妾情願殉葬。”

李炎羞慚的站了起來,踩在自己的屍體上:“病重胡言,你不必當真……”伸手把美人的芳魂扶起來,拉到龍床上,也顧不得旁邊還有許多活人好像在看:“我當初應該聽人勸諫,不服食金丹。”

王才人摸摸肚子,奇怪與為什麽突然不疼了,看宮妃們痛哭出聲,自己的屍體也被人擡起來,原先那些嫉妒自己得寵的妃子們都心悅誠服,微微笑了笑:“我不曾負陛下。”

李炎深深嘆氣:“我不想你死,那時候……只是不想你棄我而去。”

“分明是陛下舍棄妾身,怎麽又怪我呢?”看到皇帝十分愧疚,安慰道:“文宗楊賢妃被陛下賜死,難道新君不會被宦官鼓動而賜死我麽?我與陛下同謀,誅殺宦官,滅佛取財,宦官若要記恨,我亦難逃一死,不若現在與陛下殉葬,或許可以合葬。”

郭太皇太後惋惜與自己的孝順孫子又去世了一個,下令把趙歸真捉起來杖殺。

暗暗的憤怒,看自己曾經的侍女竟一躍翻為太後。

帝妃二人相擁哭泣,對人間依依不舍,主要是朝政滿懷擔憂。

李忱的母親鄭氏在旁邊暗暗高興,她年少時被相師說,將來能生皇帝,謀反的節度使李锜想找個好兆頭,就把她納為侍妾,後來謀反失敗,她被沒入掖庭,後因美貌被選去服侍郭貴妃,偶然被憲宗臨幸,生了李忱。如今這是要當太後啊!想不到那相師是準的!

我和薄姬一樣!

李炎看著滿臉奸詐、暗暗高興的宦官,深深嘆氣:“倘若世上沒有宦官……”又擔心會有很多人來幫皇帝生孩子。

都尉因為皇帝看起來要死,早就到了。也頗為感慨:“當初不封皇後,這次虧大了。”感情也好,地位也差不多,就差了個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