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李泌+偷貼(第3/4頁)

李隆基郁郁道:“你小時候我抱過你,你還記得麽?”

李泌假笑:“記得,陛下依稀如昨,貴妃紅顏依舊。”

李豫有點激動,失態的說:“你看那座山,是玄宗陛下自己修建的山。”

李泌真的樂了:“哈哈哈哈太妙了。”別跟我說是為了修行,不信,真的不信,一定是被祖宗罰去幹活了!哈哈哈哈。可喜可賀!看山上動工的痕跡依舊清晰可見,可見安史之亂的遺禍尚未結束。

李隆基本想向他問策,看他這個態度就知道了,也是一個幸災樂禍的混小子。一點都指望不上,嘆了口氣,還想在說什麽,奈何從李亨以下的所有人都來了,一半是對李泌的熱情,一半是一定要給玄宗搗亂,別問為什麽。

李誦就什麽都不說,拿著紙筆假裝自己是個史官,看著玄宗。

暗暗使勁,擠兌走玄宗之後,年輕的皇帝們低聲和他探討起死後的生活。

“你是飛過來的嗎?”

在一雙雙閃亮亮的眼神中,李泌起來飛了一圈。

武曌款款行來,氣定神閑的笑了笑:“卿卿真乃社稷之臣。”她來的有點晚,剛剛在教育空有姿色但不聰明的女兒。

李豫心說:高宗陛下若沒出門,你敢叫卿卿?

李泌稽首:“天後安好?”

“甚好。天皇也很想見你,可惜今日沒能相遇。你現在住在哪裏?在青石山中?”

李泌點點頭,又說:“君王豈能登臣下之門。”別去找我,讓我安安靜靜的。

武曌套了半天,也沒能套出他的具體住址,略感可惜。

他們這種淡定的態度,讓李泌深深的松了口氣。卻讓對面的楊廣十分惋惜,他現在強撐著不肯離開,不只是為了看到唐朝滅亡再走,更是為了看王朝中後期皇帝之間的諸多矛盾轉化成實體沖突——幹仗。

李誦在做太子期間是個好太子,上台之後雖然政變失敗,可是他有失敗的理由——中風了。每天就拿祖宗們的收藏們出來觀摩,練字,唐太宗費勁千辛萬苦才從王羲之手裏弄到的法帖,他只要沐浴更衣就可以拿出來看,真是令人羨慕。

父子二人都有種‘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雖然不是碌碌無為,但淡定的很,該幹什麽就幹什麽,也不急切,也不躁動。沉默寡言的就好像在帝鎮已經住了很久,這一切都順理成章似得,似乎一點都不煩惱。

怎麽可能不煩惱呢,李誦只是生性謹慎內斂,不願意顯示出一星半點的情緒。人都說君是山,他可比李隆基那座山做得好。始終保持著絕對的少言寡語和平靜,他也不寫詩,只是讀書練字,並聽從安排習武種地,除了書法上的少數幾個細節能看出一點煎熬之外,余下一片平和,比對面的蕭觀音更佛系。

李泌離開帝鎮不久,就被人截住了:“你知道我們為何而來。”

“嗯。”

衛青嘆了口氣:“閻君如今放寬界限,只要先行報備,可以去帝鎮外見面。你何必不告而入。”

“我自有分說。”李泌這麽做,有特殊的目的。他之前已經為李倓說過,說他生前沒當過皇帝,死後也不該受到這個制約,但是失敗了。李倓在進入帝鎮之前知道會有什麽制約。

到了閻君殿前,李泌也不是第一次來了,當初剛來地府時就被請來做客,閻君們大排宴筵慶賀人間恢復太平時,就請他出席。

李泌就一個問題:“建寧王李倓算是一個標準的皇帝嗎?我一時忘了他已是皇帝,還當是故交。”

閻君們打開禁制,竊竊私語:“他想把李倓弄出帝鎮。”

“或者是讓他自由。”

“只有唐朝才有這種追封兄弟兒子的事,真讓人頭疼啊。”

“其實我原本沒想讓李弘李倓進入帝鎮。”但前者哭的有點動人,後者自己打包了行李,這種事都不重要啦。

“他們唐朝的皇帝足夠自由了,三個皇帝隨意出入。還想要什麽?”

“唔,其實他說的這也沒錯,但如此一來,對唐朝未免太好。”

“是啊。”

“兒女雙全這個狀態,顯得我們對漢朝特別不好。”

閻君們研究了半天,通知他:“不行。可以默許你和李倓等人頻頻見面,但他既然甘願入內陪伴父兄,就得遵守規則。”

……

唐玄宗自己仔細看看,也覺得把假山修的像墳墓,唐朝只有皇帝是依山修陵,王公大臣依然是平地挖土包包。思考再三,他在山上撒了十斤松子,等到松柏長得郁郁蔥蔥時,看起來就好一些了——有那麽一點點像昭陵。

李妙兒:“有句話說得好,不知道你們聽過沒有。”

“說什麽?”

“說現在的飛錢這個事兒,幹好了帝鎮見,幹不好寶貨地獄見。”

武曌正在伏案畫圖,不論如何新裙子總是要做的,她正研究如何減少工藝、壓縮成本、保持好看:“你少交往這種不三不四的朋友,一張口就是流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