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三打隆基(第2/5頁)

李世民扶額:“先別燉肉了,給我煎藥。”氣暈過去。

長孫無病低聲說:“難道這不好?楊氏也該一同受罰。她若好些……”皇帝對她言聽計從,兩次趕回家都被接了回去。她就該發揮這份依賴,好好勸皇帝勤政愛民。可別說不會,誰生來也沒學過怎麽當皇後,不過是效法古代賢後們,並加以思考、改良而已。

熱心人士趙合德低聲教他要如何申請寵妃來到這裏,姐姐天天捏自己的小肚腩暢想楊玉環的舞姿,實在討厭。她雖然不嫉妒,知道姐姐就是好奇胖女人怎麽跳舞,但也有點厭煩。

劉邦近年來在修煉,去問了正經的老神仙,老神仙說的是‘你把心裏的壞水倒幹凈’就能入門。沒有神仙天天琢磨著坑人侮辱人控制人,非得把紅塵俗世都放下,才能入門。他現在正在由表及裏的努力——盡量少說話。今天實在忍不住了,一臉高瞻遠矚深藏不露的說:“不知是你們唐朝的民心還可用,亦或是安祿山實在太差。”

大概是安祿山太差吧,本就是胡人,又有認貴妃當幹娘這種記錄,正經挑剔的人才們都不樂意依附這種人,剩下的人才也湊合,就算打得下也治理不了。朝中實在是無人,是謀反的大好時機。這是道德問題,可比愛好罵街糟糕的多。

當時還以為蜀中也會有人謀反,幹掉唐朝與安祿山分庭抗禮,沒想到,真有幾個能臣猛將得到重用。“總歸是氣數未盡。李二郎,你也甭生氣,讓安祿山的幹娘來吧。”

李世民深深嘆氣:“當初安祿山起兵,用楊國忠當借口。他就該直接殺了楊國忠,禪位給太子,以絕借口。”這是老笨蛋能做到的最佳解決辦法。一個優秀的皇帝,譬如我,可以親征安祿山。

皇帝們都點頭。他們都沒遇到過清君側的人,謀反的就真謀反。

劉啟想起被腰斬的晁錯,笑道:“很多人都以為,我殺了晁錯之後,七國之亂沒有直接平復,是我損失。他們不懂。那七人不敢直接說要謀反,要找借口。殺了晁錯,七王謀反的心不變,但他們軍心渙散,再舉兵已經失去名分大義。”

“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

李治幽幽的說:“我記得他打算禪位給太子,但楊玉環以死相逼。”

“呵。”

“呵呵。”

公式非常明確,楊玉環要死>大唐江山要完,這真是打死都不多余。

李世民低聲問:“王菱當真騙他了?”

“是啊。阿耶您看,李隆基如此急切,不顧自己還沒有存身之所,也要換她來此。”

“李隆基來的這一路上,什麽都沒打聽?地府哪有青樓?”所謂的銷金窟也只是歌舞、優伶匯聚的地方,技藝大過美貌,也不提供某些不可描述的服務。

有鬼耳朵尖:“什麽?這兒哪有青樓?我都找了二百多年了!”

武曌笑道:“王菱,他那被廢的皇後,為了氣他,就說把楊玉環賣入青樓。諸位幫個忙,別告訴他實話。”

皇帝們紛紛點頭答應,露出了‘可以啊’‘我還能幫王氏一個忙,說我去賞玩過’的表情。

來地府之前就打聽過很多事的皇帝們嗤嗤的笑:“誰會在剛死時打聽青樓啊。”我們打聽的是政治環境,老婆孩子,爹媽。

劉病已鄙夷道:“咱們固然不會,那可是李隆基心中眷戀之地,焉能不問。”

……

閻君們正在埋頭翻閱奏本。忽然有人出聲:“嗯?李隆基要用十件珍貴陪葬品換取楊玉環。”

如同冷水掉進熱油鍋裏,閻君們:“什麽?”

“十件珍貴陪葬品?”

“他不知道市價麽?”

“財迷們!重點是他想稱臣?他有什麽用啊。”

“你什麽眼神?他就沒說要稱臣。”

“啊。”

“不對,他一定覺得自己有用,但僅有十件陪葬品這也太扣門了,他當初對楊玉環可不是這樣。”

“他給楊玉環再多,也只是府庫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現在陪葬品越花越少。”

“微?不?足?道?”

“他這麽認為。”

“給嗎?”

“給啊,現在在敵鎮關著也是浪費,昏昏沉沉的有什麽意義。不允許他們離開帝鎮便是。”

“讓她也一同受罰才好。”

“不能給。雖然他們可以先受懲罰,但這突然降價,不公平。”如果說是個特別賢明的寵妃,對國家對皇帝有貢獻,沒被追封為皇後,咱們少要一點意思意思,讓她過去和丈夫團圓也行,那也值得。楊玉環不行。如果拿團圓當做獎勵,就不能獎勵混蛋。

管仲探頭道:“沒錯,市場秩序很重要哦。”

……

皇帝們濟濟一堂,但最活躍的只有那麽幾個,高談闊論,豪氣幹雲,其他人只能在旁邊竊竊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