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第3/4頁)

武曌攥碎了一朵牡丹花,揉碎花瓣,花汁殷紅似血:“在神龍年間,你做了什麽?”在神龍政變期間。你做了什麽,憑什麽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李旦不過是安國相王。聯想到你要給李隆基下毒的傳聞,你給我下毒了?

太平公主看到父親乖巧的站在另一個更加英武的男人身邊,嘆了口氣,想自己在天後重病之前都不敢弄權,又想起送去當內線臥底的二張得勢猖狂,甚至弄死了李武兩家的嫡長繼承人。

我讓上官婉兒聯絡宮人,我讓玄武門留了門。帶人進去的是張柬之等五人,可是能讓一個八十歲老人,一路暢通無阻,直取深宮禁地的,不僅是太宗高宗余威,還有我的功勞。”說罷,一把抓住薛紹。

武曌懷疑道:“我一向健康,忽然生了重病,不能料理國政,是不是你下毒?”

一時間眾人沉默了。

李世民難以忍受這種言論:“你以為自己能活多久?”歷史證明,六十歲才是一個皇帝最合適的年齡。如漢武帝、梁武帝。唔,漢高祖是個例外,他現在的壽命恰到好處。

武曌換了一種說法:“或許壽命不長,但不應該生病。”

李世民:“嗯?”

長孫無病:“嗯?”

李治:“嗯?媚娘,你怎麽就不該生病?”有誰是該生病的?

“我自以為不會生病。”武曌嘆了口氣,整理情緒,心說我一定要記得,你們是體弱多病、不算長壽但武力超群的祖宗們。

不敢惹不敢惹,沒人敢惹神箭手。

李治介紹道:“這是你曾祖父,祖父。”

太平公主再次行禮。

皇帝們(含武曌)開始盤問她這一生的事跡,都做了什麽。兩次政變中出力多少,把持朝政是否想篡位,為什麽要和李隆基互相殘殺。

太平公主:“李隆基生性涼薄,我不掌權,必為其所害。”

“胡說八道。”武曌:“我看他很好。”

李世民也道:“聽說他特制了大被長枕,和親兄弟睡在一起以示親近。什麽事上顯出涼薄?”

“直覺。”太平公主解釋道:“他現在局勢不穩,我是他的強敵,他怎麽會自毀長城呢。等到坐穩了皇位,多則十年,少則五年,一定會顯露出來。”

薛紹以目示意:你有信心嗎?萬一他是明君呢?

太平公主沒有回應他,只是心說:歷代那些著名的明君也有做錯事、殺錯人事後翻案的時候,我就不信他能一生不出錯,我也不信他的功臣都能不居功自傲,呵,只要有一件我就沒說錯。

但無論她說什麽,一個公主從折騰易儲,到試圖謀害皇帝,都是錯的。幸好近些年事令人震驚到麻木,皇帝們都不為此驚怒。

薛紹看話題暫告一段落,拱手道:“天後,天皇對我很滿意,有言在先,只要公主願意,我們可以再續前緣。太宗皇帝,薛紹想求您一封手詔。”

李治滿意的點點頭,看我選女婿的眼光多好啊!

李世民問:“武曌,你和我女兒的矛盾由什麽事所生?”

“我忘了。或許因為…”

長孫無病打斷她,看了看這一對年齡相當的年輕男女,是她的孫女和外孫。拉著二人仔細打量了一番,很般配的樣子,一個精明外露,一個內斂溫柔:“世易時移,你們想好了麽?”

武曌道:“你非薛紹不可?”

太平公主:“對。”

“你在兩三天之前還權傾朝野,無邊富貴,他已經數年甘於平淡,布衣蔬食。又有雙方母親的積怨,你過不好。”

城陽公主可以通過你來報復我。哦,你也想報復我。

李世民反問道:“你們有什麽積怨?”

“雖然不知所起,但一往而深。”

李治疑惑的問:“為什麽我不知道?”

劉邦溜達過來看熱鬧,遺憾的說:“咱們剛來那會多熱鬧,每天又吵又打,鬧的不可開交,唐朝怎麽一團和氣呢。多可惜。”我本來打算看武曌和他們廝打起來,李世民把她揍一頓也行。竟然給我擺出一副假惺惺的父慈子孝、心胸寬大的模樣。

劉徹看著李世民,這當然是因為他們一脈相承。在有觀察者的時候,在對面沒有強敵的時候,在李淵試了好幾次自己不是李世民的對手,後來人不用試也知道只能一旦動武只能束手就擒的情況下,無需爭鋒。李世民只要背一捆箭,爬到房頂上,他能壓制全鎮——連珠箭+二百步射程=無敵。李唐的每一個人都聽說過太宗十四歲親臨戰場,到後來帶兵親征的故事,誰敢不敬畏?看看自己家高祖,除了斬白蛇之外沒有親臨戰場斬過什麽,親征時要麽落跑,要麽被圍困,我怕他什麽呢?

李淵道:“我曾以為漢高祖會食古不化。”咿,打得過兒子是多麽幸福的事啊。不會像我這樣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