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第3/5頁)

寡婦弟媳可以,但兒媳絕對不行,那還是人嗎?

被迫留下來看熱鬧的楊廣一拍手,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李妙兒:“你別推己及人,誰像你一樣,和兒婿攪在嗚嗚嗚??”

李治又把她的嘴捂住了,一手一個抱在懷裏,無奈的嘆了口氣。

武曌在維護自己形象和盡快讓她閉嘴之間做了一刹那的選擇,伸手給她翻身,把她腦袋按到土裏去。“您放心,我一定讓她懂事。”

“不用。朕從不在乎旁人非議。”有這群混蛋玩意,倒黴子孫,更應該不在乎,調整心態。

唐太宗一向喜歡熬夜讀書,因為白天實在沒時間,多少大臣寫奏折勸皇帝早點睡別看書了‘耽玩書史,每作文詠,日暮繼燭,運心不停’。死後全天空閑,現在可以從早看到晚,遣詞造句娛樂,最近些年都在讀史……鎮下千行淚,非是為思人。

李妙兒想湊過來看熱鬧又怕挨罵,機智的抱起院子裏的胡床,過去給太宗擺好小馬紮。在他身後叉手而立,假裝自己是壁畫上的小侍女。

李世民坐下:“讓她說。先問毒殺皇帝,再問賣官鬻爵,權傾朝野,霸占昆明池等事。雉奴,不要在那邊裝乖,過來盤問。”

李治放開兒子,在他肩膀上擦了擦手指上沾上的淚痕,這小子到現在還見不得這種殘忍的場面——不論是目睹親娘砍人,還是想到韋香兒的所作所為,都讓他很難過。“弘兒啊,你現在可以痛快哭一場,現在不會把眼睛哭壞。”

韋香兒見沒能激怒他,甚至沒能讓他忌憚避嫌,反倒無計可施,沉默不語。

“是……是我們給陛下下毒。”

李顯愣了一會,問:“我猜也是。可是為什麽。我讓你為所欲為,所有的一切與你共享。”

韋香兒深沉復雜的看著他,因為她不想和別人共享皇權,李顯不能盡到父親和丈夫的責任,這指的不是他不能對抗武後,而是他推卻懦弱。自己才是頂梁柱,主心骨,他沒自殺熬到當皇帝是因為我,登基之後誅除五王還是我,那麽為什麽不能更進一步呢?朝野之中,敢說韋後半句不是的人都被收拾了,可還是有人要說韋氏要效仿武氏。李顯好像不是很樂意見到自己的強勢。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當皇帝,把皇位傳給自己的親骨肉。

人們總容易過分高估自己的作用。她對於‘李顯稍微抗議’這件事有些覺得愧疚,又有些緊張不安,這兩種情緒都會導致殺人。

武曌的神情有些凝重,她想起李旦,李旦來到帝鎮之後又會如何?他比他哥哥更為不快。

韋香兒慢慢的說了幾個人名,有命婦也有依附於她的官員,具為一黨,若有人能考證、去考證,這些人也一直都是她的人:“是我們的主意,裹兒不知情。陛下,裹兒那麽年輕可愛,她什麽都不懂,就被李隆基砍了頭,你,你救救她啊”

李顯沉思再三:“我或可一試。”他的陪葬品現在還沒到,靈柩還沒有入土為安,只能試一試。

李世民起來踹了他一腳:“被毒殺的事你不計較了?好寬宏大量。當年你對張柬之等人若有這份心胸,怎會淪落至此。”

李顯低頭沉吟,張柬之等人做的事在兩可之間,武後本來就要病死了,非要發動政變。變倒是沒錯,他們卻要拽上我。我當時可是太子!他們成功了,我不過順理成章的當皇帝,他們要是失敗了,我這些年委曲求全全白費,皇帝撐著最後一口氣也能命人殺了我。他們只管去盡忠,不管我的死活。正如狄仁傑,有些首尾兩端。

李治:“呸!皇帝任命官員不知其人是誰,各司充盈頑劣之徒,李裹兒敗壞國家根基,她不來這裏還則罷了,要是來了,一樣是媚娘收拾她。”

武曌微微睜大眼睛,心說不好,這是要拿我當酷吏用。可我不會啊,我從來不觀賞行刑現場。

……

兇兇閻君終於等到了派出去的采風使。

“閻君,這是近年來流傳的謠諺。已分門別類整理好”謠是民歌謠,諺是諺語。

呈上三張紙,第一張紙上就三句話。

[欲富貴金覆,春花一石半。

飯回天,肉獨坐,酒臥虎,糖兩惰。

一頓足,吃空家,百頓飽,如嚼蠟。]

第二張紙上寫的是對十二位閻君的歌謠,如‘貓兒走,猛虎來,有蟲旁邊跳’、‘兇神惡煞,切莫發蠢’、‘莫將紅柱等閑看,原是閻君袖內藏’、‘心知底細不發聲,筆下澄清’。

第三張紙上是一些各城池地點,包括下海的小口訣、種田的時令、(偽)佛說怕老婆經、狄仁傑是真佛…等東西。

第四張紙上密密麻麻,盡是些什麽牡丹清露、紅霞仙杵、白猿掠人、不是海風倒有海腥、肉身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