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相見(第4/5頁)

武曌心說:冷靜點媚娘,如果太宗不寬恕,就連在這裏住小木屋的機會都沒有,會被殺。天皇不會明面上違背太宗的旨意,他或許會沉默不應。

我憑什麽求他寬恕?我有什麽過人之處,能令他留用。我現在算是叛臣麽?

我稱帝這些年,太宗積攢了多少怒氣?最重要的是儲君……我差點因武承嗣易儲……不對!是武承嗣和二張、來俊臣勾結試圖易儲,我沒有同意過。當時李昭德與來俊臣被一同斬於鬧市中。武承嗣妄想易儲,牽連了很多忠良。

明確三個重點:第一,我錯了,我也很後悔(不是真後悔,但要說的很真)。第二,太宗時期我無寵。第三,沒想過易儲,那些都是都是武承嗣造謠。

李弘湊過來拉住她的袖子:“母親,您要當心。我已經盡力為您求情…鬼不論受多重的傷都不會死。”

李妙兒又溜過來,在後面扯他袖子,提醒他小心。

武曌聽見後一句話就安心了。

隋朝陣營在探討,楊廣:“我想,不論武氏是否屬於李唐陣營,都是他們的恥辱。”如果他們帶著芥蒂接受她,那這個汙點永遠揮之不去。如果堅決不接受這個媳婦/兒媳婦呢?武曌絕不會甘心乖順的離開這裏去投胎受審,她有很多辦法在帝鎮裏很好的生存下去,李賢和李旦更不敢對她如何。

“目前實力最強的是漢朝,但他們不在這裏住。若說住在這裏的,是唐朝。她應該不會走。如果她不屬於李唐,就會被李唐針對追殺。誰會保護她?”

別人不說,就李淵李世民倆人的箭法,她往哪兒躲?

倆人時常比試武藝,不分伯仲。而他倆在帝鎮中幾乎無敵。

不殺老弱婦孺是因為這些人軟弱無害,武曌絕對不在其列。皇帝們互相之間的欣賞熱愛和仇視都理所應當。

蕭觀音問:“我聽說武曌的母親也是弘農楊氏”她要是來和咱們拉關系,那就好笑了。

楊堅擺擺手:“偏的很,與我沒什麽關系。”

獨孤伽羅笑道:“你忘了武曌下詔說楊氏和賀蘭敏之有染?”

“那只是羅織罪名罷了。”難道武氏的老太太都這麽強?說錯了,難道武媚娘隨她母親?

楊堅:“她若投奔到我們這裏來,我又怕是反間計。或是李世民借故發難。”先讓武媚娘逃過來,然後追殺過來,趁機撕毀盟約。自從李唐復國之後他明顯理直氣壯!後續的壯年男子要跟上了。

三人都點頭。

李唐陣營更是熱議。他們都在李治的隔壁,李世民家裏,隔著簾子看,豎起耳朵細聽。鬼的耳朵很好。

“聽見她的辯解了?”

李淵的態度很堅決很果斷:“不行,讓她滾,李治若敢留皇後在身邊,我就不認他這個孫子。”

李世民沒吭聲,心說我兒子那樣腹黑,怎麽對上她就全都沒了。

阿耶這話說的沒錯,可雉奴會跟我玩花樣,兩邊敷衍。盡力居中調和。看他頻頻望過來,神色猶豫不定,真是叫人痛心。

聽說有一種藥粉灑在石頭上,能化石成泥。雉奴就是那石頭,武曌就是那藥。

長孫無病低聲說:“陛下息怒,難道您不想見見她,當面斥責她?”

李淵:“哼,你放心,不會牽連李治。”

“我不怕雉奴挨打。他識人不清,就該受些教訓。只是武曌篡奪的是陛下開創的江山,她的宅地也已經規劃在雉奴隔壁,後來的李唐皇帝之間。您對此有什麽打算?”

李淵:篡位當然是死罪。但是鬼不會再死。想按竇惠所說,送她下地獄,又有技術上的難度。

如果我現在寫一封廢黜她的詔書貼在門口,不知道後來人肯不肯聽。

李淵沉默了一會:“楊廣這昏君怎麽還沒下地獄?”楊廣和武曌都是昏君,倆人都不該留下。

竇惠勸架道:“好了。李世民,你一直都沒答應我,難道打算寬容她?”

李世民心說也就在這時候,母親才願意主動跟我說話:“我生前赦免過逆黨,收服過突厥可汗,赦過死囚。現在所慮的只有兩件事,第一,她有什麽用處,第二,她不忠誠。”

不用考慮到孫子們的孝道困擾,祖父和母親之間不難取舍,孝道這東西自然是輩分越高越占便宜。她死前自廢帝號等行為,在她給自己留後路。還要考慮到她的戰鬥力,文采和權謀在帝鎮裏不太可靠,唯有武功和手藝。還記得這女人會騎馬,不知道劍術和箭法如何,能不能拿來當壯勞力用。。。

竇惠大怒道:“你說什麽胡話?”

你應該恨不得殺了她,那才是正常皇帝被篡位後的情緒!

好像這裏只有我和高祖生氣?是我多管閑事嗎?難道篡位的人不可恨?

李世民低聲說:“她要是在帝鎮中再改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