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指點+稱帝(第3/6頁)

但李弘還是抑郁了。完全沒有學到祖輩仨人的城府。

……

李世民嚴肅的沐浴更衣之後,坐在家裏讀經。試圖求助於非自然的力量,讓自己可以和人間進行溝通,或是突破壁壘的束縛。坐以待斃從來都不是他的選擇。

讀經的間歇擡頭看一看,簡陋的小屋,低矮的房檐,粗糙的地板上鋪著精致的席子,很不相稱。但院子裏坐了兩個美人,女兒正在給妻子切香瓜,真是令人滿足。這種感覺百感交集,感覺心境比原先大不相同。生老病死都經歷過,佛教所說人間八苦也經歷過,唉。如果經歷夠多就能成仙成佛,我差不多。

李妙兒躡手躡腳的進了院裏:“祖母,姑姑,我有事找祖父請教。”

“你先別去,他讀經呢。過來吃瓜。方才漢武帝再嚷什麽?”

李妙兒走過去拖鞋坐下,拿了個香瓜:“原先有問題哥哥給我講,他現在誰都不肯搭理,我就去問漢武帝,反正他閑著呢。我問他什麽叫黃腸題湊,他給我講了半天,我還沒聽懂,他先急了,說如果黃腸題湊也算作陪葬品,當初蓋房子會很方便。然後氣沖沖的就走了。”說罷,哢嚓啃了一口,仰頭喝了一口瓜瓤。

長孫無病難以忍受的抓住她的手腕,把刀拍在她眼前:“削皮。”別這麽野蠻。你是個漂亮的小姑娘,不該吃帶皮的香瓜。

李明達:“聽說那是一萬多根好硬木拼湊而成,具體布局還不清楚。漢朝之後就沒人用了。”

李妙兒慢慢悠悠的吃完香瓜,看著她發了一會呆:“優雅的姿態好難做啊。我現在學會了一點,能裝一小會。”

長久的保持優雅儀態有點難,小丫頭能在需要時裝模作樣一會,就夠用了:“孟母三遷,就為了一個好環境。這裏環境不好。”左鄰右舍都是貴人,可惜,反倒有些許瑕疵,以及無拘無束的放肆。

又過了一會,當唐太宗從書中收回心思時,一擡頭就看到小丫頭在門口探頭探腦。

“進來。你今天回來的很快。”今天是約好的見面日子。他和大臣們的書信往來始終不斷,李賢負責整理好臣子們的書信,和李妙兒帶去的太宗書信互相交換,再各自送給該送的人。這兩個信差的工作做的不錯。

“我還沒去呢。漢武帝沒給我換出入的竹符就走了,我得等他回來。”她噠噠噠的跑過來,跪坐在他面前一個還算合適的位置。

李世民就準備做點有意義的事,查她作業,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等等,等一下。祖父我有事情想問。”李妙兒臉上有點難堪,吞吞吐吐的說:“我打聽了很多關於我娘的事情,他們都說,呃,我聽說她很壞。狐媚,風騷,殘忍,多疑如曹操。是這樣麽?”

李世民往後靠了靠,輕輕撫摸著扶手:“我告訴過你,不要打聽她的消息。”不論是老鬼還是新鬼,你別指望能聽到什麽好話,畢竟她,咳咳。

“我忍不住嘛。哥哥因為她郁郁寡歡。李賢說她特別兇,還很多疑,叫我也要小心。上次聽褚遂良說她各種不好,我想反駁,可是我又不了解她。每個人說的都和阿耶、哥哥說的不一樣。他們都誇長孫無忌好,說他是忠臣啦,說他反對立後做的對。然後就開始悄悄議論……在街上都能聽到很多人談論這件事。”

李世民沉默了一會。要讓他說武媚娘的好話,想不起來什麽好處。要對著她女兒說她壞話,那很不合適。“把周禮和論語抄一遍。”

李妙兒哇的一聲哭暈在地下:“我錯了我不問了哇哇哇饒命啊哇”

“別嚎。她做的事不符合這兩本書。你想知道他們為什麽罵她,就是因為這兩本書。”

“視若圭膏”

李世民扶額道:“視為圭臬。”教小孩讀書可以打發無聊的時間,前提是得聰明。這就是李唐宗室中良莠不齊的明顯代表。蠢的像阿耶退位之後閑的沒事生的兒女。

……

四口銅匭立在洛陽宮城前,分為:百姓求打賞、舉報、伸冤、望天(言天象災變及軍機秘計)。

一開始是廣開言路,很快就變質了,成為了告密者直達天聽的途徑。

鼓勵告密,無凡屬告密之人,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即使是農夫樵人,武太後都親自接見。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並非事實,亦不會問罪。

然後先後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人,掌管制獄。

酷吏們為KPI非常努力,永爭第一,令人懷疑他們每天都要喊口號做更多業績。

努力到獄尉們見面時開始給他們排旅遊順序,初步估計五千年起步。

“用酷吏為的是抓住要謀反的人,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果沒有人要謀反,這些人豈不是要成清水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