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等待+敬業+議論(第2/6頁)

“他實在是巧言善辯。”

“我感覺,到了唐朝之後,這些人都比以前的人更能狡辯。”

“自從人們創造文字之後,越來越狡詐。”

“文過飾非嘛。”

劉莊嚴肅的問:“如果有貓閻君要回歸,會把我們這些替補的閻君除名嗎?”

白發閻君坐在石頭上打坐沉思,一只靈梳飛在空中,緩緩梳理他的長發,按摩頭皮:“不會,小神仙等著人接班,還有別人,也有想退隱山林的。實習期的閻君只要不犯錯定能轉正,轉正之後,只要不率眾違背法律,就算想退隱也不行。”

眾人哈哈哈的苦笑起來。

王猛吐了吐舌頭,撩水洗了把臉。“無法(愛拔頭發)閻君帶著他的秀發出家去了。”

嬴政慢吞吞的飄在水面上,一個木枕托著他的頭,正好可以看書,腳踩在睡下的大塊玉石石料上,整個人不會順水流動,安安穩穩的飄著:“他無意出家為僧,只是想研究那些人為什麽要信佛,尊奉僧人。”研究方式就是跑去和地藏菩薩說一聲,在這裏不離婚、不戒酒肉,假冒一段時間的和尚。

“單身閻君在他那被關押在敵鎮中的情人被放出來之後,就去成婚了。二人倒算是患難夫妻。”

“無華閻君回到人間太行山修行去了,不知何時才能重聚。”

有兩位閻君說:“我們前些天剛剛聚會。”

“他現在挺好的。養了個狐狸。”

並非人走茶涼,離職是原則問題不是道德問題,依然是朋友。

每次聊天話題都會轉移到地府和人間的重大事項上,之前那‘女主武王’的讖語也算有了著落,當了太後,可以廢立皇帝,已是無冕之王,淩駕於皇帝之上。

“智囊團又銷聲匿跡了。”

“什麽黑無常白無常,事事才真是無常。”

劉莊皺眉道:“他們本該知恥而後勇,怎麽能知難而退呢。”也算是要點臉,沒有屍位素餐,有跑去投胎的,有選了其他職務的。不能預測未來,也不肯再領俸祿,還行。

“你新來,不知道,智囊團在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屢次失利,長達三百年之久。任誰也耐不住。”

“他們只是不把分析結果上報閻君,依然各自推敲人間局勢,封在蠟丸中保存,以觀後效。”嬴政說:“有些還是靈的。”扶蘇有奇怪的好人緣。

聊來聊去,分了一筐友人拿來的仙桃仙棗——除了特別香甜之外沒有特殊之處,吃了既不能增長功力,也不能習得奇怪的法術。

劉莊忽然問:“始皇,你肯不肯用陪葬品換扶蘇?”

嬴政想都沒想:“當然願意。”

如果沒去過帝鎮,不了解帝鎮的情況,那我不願意。就當時想來,一半的陪葬品不值,稱臣更不值,為哪一個兒子或後妃都不值。一旦我發現兵馬俑都只是俑人,不能變成兵將為我驅使,那最劃算的就是……把蒙毅叫進去。非要選親兒子呢,就只好是扶蘇了。

這小子雖然有些仁弱迂腐,武功卻不弱,雖然與我政見不合,卻也孝順聽話。或許當初是我不夠了解他,也是他不願意被我了解。

他有很多話不肯對我說,難道要我去猜他的心意?

“你們呢?易地而處,你們有願意換進來的人麽?”

劉莊心說:扶蘇要是知道這話,得感動的恨不能肝腦塗地。

閻君們探討了一番,的確各自有所牽掛。大部分都有愛的人。有一位閻君是和叔父相依為命,到現在叔父在青石山中修行,他依然不舍:“如果我是皇帝,我要我叔父進去陪我,你們給麽?”

“那要看你是什麽樣的皇帝。如果是明君,寬容愛民,可以。”

王猛接口道:“昏君吃屁去吧,要個錘子。”

天池中響徹歡快的笑聲。

“李治真愛他這兒子。”“是啊,你看自古以來,天子七廟,追封的全是父祖,那有一個追封兒子的。再怎麽心愛,也不過是追封為王。蕭衍對蕭統也不過是加謚昭明。”等到侯景篡位才追封他昭明皇帝,連親戚都不是,出於政治目的。

“蕭統現在已經出來了,他在什麽地方?”

人們大多不知道。王猛說:“出家修行去了,前段時間我去視察屯田,看有個胖大和尚在耕種,很有名望的樣子,路過的人都對他頂禮,是蕭統。他只要不當太子,就是個大善人。”

蕭統生活簡樸,大方慈愛樂善好施,學識淵博有問必答,脾氣又很和氣,一副很有修行的樣子從不主動跟別人搭訕,耕種之余就坐在屋裏和母親一起誦經念佛,很是受人尊重。

——地府的和尚也不免勞役。

“李治也算不白愛。李弘只是體弱無力,其他的不比扶蘇差。”

嬴政:“呵呵。”體弱無力,不會蓋房子,不能獨當一面,唯唯諾諾而已,哪能和扶蘇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