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妙兒+李治(第3/4頁)

李妙兒知道他們,知道的特別纖細:“每次考唐朝歷史,我不作對所有題就被先生教訓。就好像我是公主,就應該把題做對。”

皇帝們覺得她就是應該作對。

李妙兒小聲問:“哥哥,為什麽每個人都比壯?”

李弘捂著心口:“……我那堪與高祖、太宗相比。”

李世民把他拎進屋,關上門,合上窗子:“你爹娘將武氏的姐姐武順(韓國夫人)陪葬在昭陵中,是什麽緣故?”長孫無病還嘲笑我,說是拿走一個武氏,賠我一個武氏,雉奴怕你寂寞,我寂寞個鬼。她到是不嫉妒,我覺得膈應!昭陵中陪葬的除了後妃還有文武群臣,武氏算什麽東西?

李弘只好尷尬的硬著頭皮解釋了半天,尷尬又不知所措。也沒能強詞奪理的解釋出什麽。

二人住在原定的順位、給李治準備了許多建築材料的地方。帝鎮劃分宅地很有規律,幾百根木料、一千片瓦都是給李治準備的,奈何李弘插隊。

他作為一個標準的孝順兒子,除了每天看到祭品時都因為思念父母而落淚,此外就是開始勤勤懇懇的幹活。

雖然累得要命,也要端端正正的坐著,儀態標準,只要李世民起身準備去幹活,他就跟上去效勞,砍樹自己上,抗樹自己上,制約他成為標準孝子賢孫讓祖父只動口不動手的唯一缺點是力氣不足。

全鎮居民都被孝道感動了,紛紛吐槽自己兒子:“太子都這麽乖。”

“只要沒當皇帝就是勤勞孝順的好孩子。”

“我兒子真是太懶了。”

“不是說李治很寵他麽?怎麽沒有恃寵而驕?”

“可能是真好?”

“李治貌忠實奸,加上一個武氏,能生出好孩子?”

“你有沒有學過數學?負負得正。”“哎?”

李世民嫌他煩:“你回去休息,多吃肉。我和長孫去垂釣。”

……

青石山中按慣例有修行者負責解答人們的疑惑。

上官儀在地府迷茫的呆了幾年,前往詢問,奉上一袋稻谷:“學生上官儀,請問我生前所做,是不是做錯了?”勸皇帝廢後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忠臣不惜一死,但是我連累了太子。太子李忠本來被廢為庶人之後安安穩穩的活著,武氏是為了構陷我,才把太子也牽連出來。

白胡子老頭從來不看新聞,反問道:“你做了什麽?”

後面排隊的群眾:“哎呀您就是上官儀啊!”

“這就是勸李唐皇帝廢後的那個人呐。”

“都說了勸和不勸離。”

“聽說後來要謀反。”

“也不知道文官為啥想謀反,家裏有幾個打手啊就想謀反。”

“胡說八道,上官公沒想謀反是被人誣陷。是吧上官公我可喜歡您的詩了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嘿嘿嘿。”

白胡子老頭:“哦我知道了。你們快閉嘴吧。”一天到晚嘰嘰喳喳,心魔都沒你們煩人,有點什麽事都搶著說話,一個個的還想問我為什麽修行不成功?上官儀做了什麽事你們說的比他還快。

上官儀的嘴張了又張,終於能說話了:“是這樣。請老仙師指點迷津。”

白胡子老頭問旁邊的白頭發老太太:“你說呢?”

老夫人:“武氏的事我略有耳聞,多少人前仆後繼死在她要不要當皇後的事上,她命犯……你所做之事既對也錯,這樣吧,你去兇兇閻君所轄城池,有一條賣海貨的街,街頭第三家,你去看著,不要說話。”

上官儀不明所以,人們都說青石山中的神仙能給人開示,比廟裏的和尚靈驗一些。正好自己苦悶無奈,幾次見到李忠更是擡不起頭,就依言找了過去。

嬴政雖然勉強承認了兇兇閻君的花名,但所轄的城池不能叫兇兇城,就幹脆叫秦城。

秦這個字始終被沿用,作為人間的國號、封號,並非特指秦始皇。

秦城是由十幾個勤勞肯幹的官員代管,城中與別的城池沒有什麽不同,每個城都有這樣一條街,商人幾千斤幾萬斤的和夜叉買海帶,然後拉過去出售。

海貨有一條街,主要是海帶、紫菜、裙帶菜、石花菜的幹貨,以及拌好的各種腌菜,石花菜熬煮成的果凍,渾濁的半透明質地,軟滑爽口。一條街從頭到尾彌漫著海腥味,時常有貓蹲在這裏吐納呼吸。

上官儀找過去,看這裏連坐下來喝茶的地方都沒有,站在旁邊看了一會,眾人逐漸投來異樣的目光。看這人穿的幹幹凈凈的,過來盯著海帶發呆,好奇怪。

只好排出一把錢:“有好酒嗎?你備些小菜。”

“有有有,您只管放心。”小夥計很勤勞,除了一筐新鮮海膽之外,還有腌海帶、醬海帶、醋泡海帶、烤海帶、油炒海帶、裙帶菜豆腐羹、涼拌海蜇皮、拌石花菜凍、紫菜海鮮餛飩湯,還有加了海苔的胡餅,很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