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比試(第2/5頁)

李世民當時就念了兩句賦:“弭亂世而方降,膺明時而自彰。”

二人都為他鼓掌。

竇惠不想面對這個兒子,在隔壁屋裏靜坐,李明達也跟了過去。

長孫無病終於等到公爹把話說完了,好一套長篇大論,她給二人斟茶,低聲問:“我聽說別的皇帝只要稱臣再加上一半的陪葬品,就能換寵妃來到帝鎮裏。你為兕子付出多少?是不是少一些?”

李世民震驚的瞪大眼睛,臉上寫滿了‘你怎麽會這麽想,我女兒比那些婦人珍貴的多,能與之等重的只有天下和你,她排第三’。

喝了一盞茶:“對閻君稱臣,全部的陪葬品,以後我的忠臣寫信問我能不能轉投閻君門下時,我批示可以,而且…每一個都可以。閻君沒想到我給這麽多,答應咱們其他女兒也能來看我們,豫章也行。”

雖然有點舍不得,可唐朝還能有幾百年天下,與其等到他們失卻耐心和情分再轉投他人名下,不如早點讓過去,不要熬幹君臣之情。

虛名不足畏,陪葬品都是身外之物嗚嗚嗚我的蘭亭集序和王羲之的其他字帖啊,早知道應該把最珍貴的陪葬給皇後!我秦王府中的舊臣,哪一個不是從別的王侯手下轉投過來的?怕什麽!若是我的,必是我的。別人的人才,財富,土地,都可以是我的。

李淵覺得有點虧,他本來想弄個寵妃過來,都沒舍得。除了劉驁之外沒有人舍得做這種事。

長孫無病激動的握住他的手,低聲說起:“閻君的脾氣遲鈍木訥正直,對你也很敬重。之前有個蠢貨青史留名呢。我去拿書來給你看。”

她起身離開,李世民想起當時,自己提出條件之後,台上好幾位閻君驚叫‘這麽多?’。

就這一句話,就打破了神秘而崇高、令人敬畏不安的神仙光暈。

李淵說:“及早稱臣也有好處,秦始皇就很早,聽說他在漢高祖再次謀反時按兵不動,又率先投靠閻君。闔家顯貴,把兒子提拔去監管軍械,又養了一個據說修仙有望的孝惠皇後。西漢的皇帝發展的也都比東漢的要好。”占盡先機。

“我和您想的一樣。”李世民假裝自己也是為了這個。實際上是談好這件事之後,在路上被都尉提醒的,當時還覺得他們把自己看的太無情了。怎麽會利用女兒做借口呢!這是慈父的善報!

“明天若能重甲持槊,別說是楊堅,就算歷代皇帝一起上,也不是我的對手。”

李淵呵呵笑,靜靜的看他吹。

重甲持槊的步兵只要有幾百人,就能在原地接陣,沖擊突厥或吐谷渾的騎兵,並且取勝。有這樣的案例。

但是如果不足幾百人,或對面不是騎兵,而是步兵,那重甲就沒必要。輕甲或是幹脆不穿更合適。甲胄雖然能抵抗對方的攻擊,卻有幾斤到十幾斤不等的分量,不穿能提高敏捷度,可以躲開對方的攻擊。

別看穿著甲胄,被人打中一下子不皮開肉綻,也疼,如同胸口碎大石,胸口也疼。

“弓,劍,槊,都準備好,看楊堅拿什麽。”李世民揉揉臉:“鬼用睡覺嗎?我一點不困。一會我找兩件東西,我過去感謝扶蘇。您的假玉器給我一套。”

假玉器是霍器,武德年間燒造出一種白瓷。(後世也認為這才是真正瓷器的開端)

長孫無病抱了滿懷十幾個卷軸和一本書過來。“先看書,要不然你就看不進去了。”

書裏夾了象牙書簽,正是‘惡扈從獻計謀英才,好閻君一怒逐小人’這一篇。因為當時有兩名史官在門口吃冰糖甜豆花和烤山藥,當時掏出紙筆,把一群人罵那蠢扈從的原話記的特別清楚。

李世民笑到拍大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好了,你再看這個!”

李世民瞥了一眼卷軸中的文章,就嚴肅起來,移過桌上的唐三彩燭台來,仔細看了看,不禁拍案叫絕:“妙啊!以假亂真!”

“這就是真的。”

“哈哈哈哈哈”

“真的是真的!”

“好中宮,你說什麽笑話呢,王羲之雖然書法通神,他焉能評點北魏文明皇後的優劣?還講什麽《遊地獄飲茶》我看看這個,這個就更離奇了,你看這句話,結合上下文,這用典應該是《玉樹*後*庭*花》。王羲之要是能聽見那首歌,我就差不多能見到他。”用了‘玉樹’兩個字,玉樹形容的東西不少,極廣泛,但加上妖姬兩個字就是陳後主的女人沒跑了。

李淵抓住機會拍拍他的頭:“你傻啊,王羲之也死了。”

“回來!!!”

李世民坐下來越發精神,今晚可以徹夜不眠了!展開畫卷安安靜靜的看,一個字一個字的揣摩神韻,在自己大腿上寫寫畫畫。激動的面帶紅光:“妙啊!王羲之去世多年,字體越發空靈飄逸,一股正慨然其中。這一豎煙氛閟色,這一捺日月騰光,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