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玄奘+蕭後(第2/5頁)

“不想。”

大臣們連番上奏:“太子成親了,是不是該從陛下寢宮搬出去了?”孩子長大了應該獨立這件事我們就不說了,都冊封為太子了,去東宮裏住著好嗎?和太子妃住在一起趕緊生孩子好不好呀?陛下您的寢宮裏不僅有史官跟著,還有宮妃才人、宮人。您身體好的時候召幸嬪妃,太子就在隔壁,這不好。

皇帝的寢宮不是臥房,是那宮殿整體,但是這也只有一墻之隔,出出入入的都能看見。

侍奉更衣的才人天天能看見晉王、皇子。李世民早起沒穿衣服的時候,女兒不能進屋,李治卻可以跑進去和父親膩一會…萬一昨天晚上…

大臣們不敢明說,努力隱晦的暗示暗示。

最終還是讓李治趕緊生孩子這一條勸動了皇帝。畢竟他皇帝召幸宮妃,太子沒法把太子妃從東宮叫過來,睡一覺,第二天再送回去。

李明達拉著哥哥衣袖:“哥哥o(╥﹏╥)o~不要走…”

李治:“嚶。”想回去和妃妾睡覺,又想陪著柔弱可愛的妹妹多呆一會。

小公主送哥哥到宮門口,依依不舍灑淚分別。有時候李治不忙的時候,再從宮門口折返回去,送妹妹回她的書房。

李世民最受不了這個:“好了別走了。”

……

扶蘇本來在肉餅和肉夾饃之間猶豫不決,父親突然前來探望,他只好買一籃脆棗和一罐冼氏甜湯回去。假裝自己最近真的在試辟谷。

嬴政很滿意,拈了一枚脆棗:“你知道鎮子裏他們打架,使嗩呐吵人嗎?”

“我略有耳聞,聽說十分刺耳,讓人難過。”

“你怎麽什麽都不告訴我呢。”

扶蘇一怔,嚴肅的端坐著:“這種小事何勞您操心?當時……閻君在忙於籌備海門後面的道路,無暇顧及這些雜事。我也只有這一件事瞞著您。”

嬴政對此不做回答,任何涉及到戰爭和爭端的事,都應該提前想好相應的應對方式,平時聯系頭腦想好各種方法預備起來,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劉邦當年還沒有嗩呐,如果有,他也一樣會用。那時候你怎麽辦?”漢朝和三國年間都沒有嗩呐,到晉末才有。

他最近一直在想,如果當初和漢朝交鋒時,對面有一把嗩呐,那我怎麽辦?以劉邦的脾氣肯定會拿來用。想了很久,沒有想出破解的辦法,還寫錯了兩個字。

扶蘇其實也在想這個問題,還和朋友、下屬探討了幾次。匠作監中都是能工巧匠,雖然文學性差了點,卻極富巧思:“我與人探討過這件事,鑼鼓可以試著與之匹敵,實在不行,只能同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咱們倆也買兩只嗩呐,對著他們吹。

吹到最後看誰先聾。

嬴政:“……”

扶蘇也覺得這個方式有點蠢,提出了另一個解決辦法:“想辦法造投石機或床弩,貫穿土垛。”

嬴政:“……”你那會要是做得出來,早就做了。理論上講的頭頭是道,沒有錛鑿斧鋸也沒有木匠技藝,在這裏紙上談兵。

“你是不是傻?”

“啊?”

“對面在吹嗩呐的時候,無力反抗,摸過去殺他一次即可。”我兒子是思維不夠活躍啊。

扶蘇:“父親,您聽過這種樂器嗎?”這東西到底憑什麽算是樂器……特意去欣賞了一次,回來頭疼了兩天。別說是和宮廷雅樂相比,就算是和村歌小調比也很難聽。要在對方吹奏的時候摸過去殺人,可以,但對方只要兩三個人聚在一起,一個吹,另外兩個禦敵,真的攻不過去,撐住一首曲子就不行了,那真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劉盈手裏玩著一只大海螺,忍不住發笑:“以逸待勞就好。吹奏樂器不比彈琴,很傷氣力的。”

始皇偶爾彈琴,大多數時間只是欣賞音樂。

扶蘇也是一樣,彈琴擊鼓比較擅長,沒練過鼓著腮幫子一頓狂吹的。

話題到此為止了,開始繼續好好喝湯:“這甜湯的滋味不錯。”

“那家店叫冼氏。”

“冼夫人的冼?”

“對。”

“百越是個好地方。”

……

獨孤元貞現在在打擊‘返老還童藥’、‘生發藥’、‘美容藥’方面卓有成效,傻老百姓試過藥覺得不靈,會被假藥販子找各種借口忽悠走。獨孤皇後沒那麽好忽悠,直接就去報官。天長日久和市令局的關系太好了,甚至知道他們公廚中做的肉包子舍得放肉,但魚湯裏只有一丁點鹹魚,以致於本來不願意當差的元貞皇後,現在也做了市令。

當然不是為了肉包子,是為了做事方便。

原先抓著賣假藥的還得去報官,現在不用了,自己就是官,自己就能抓人。穿著便衣吃吃喝喝,遇到坑人的小商販直接逮走,省事!

又以‘讓我兒子試藥’的名義申請了隨時可以去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