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第2/5頁)

“有這樣的事?”

走到西城背陰處,指著前面的石碑:“魏征撰文,歐陽詢書刻《九成宮醴泉銘》。”魏征文采斐然,歐陽詢的楷書冠絕古今,刻字的匠人也頗得其神。

“上及中宮,歷覽台觀,閑步西城之陰……南注丹霄之右,東流度於雙闕,貫穿青瑣,縈帶紫房,激揚清波,滌蕩瑕穢。”長孫皇後面色微紅,頗有些驕傲:“待千年之後,哪怕是改朝換代了,這樣的好碑,好字,後人也會抄寫臨摹。”

不論是誰都會記得,當年唐朝皇帝和他的皇後散步時,發現了濕潤的泥地,他自己拿手杖戳了一會泥地,捅出來一股泉水。

我的陛下有點喜歡玩泥巴!太有好奇心了。

眾所周知,謚‘文’是最好的,‘德’也是很好的,但不論是皇帝還是大臣,能得到一個‘文’,就說明這人一生是完美的。古時候的皇後大多的單謚,再加上一個丈夫的謚,光烈皇後拿了丈夫光武帝的光,明德皇後拿了丈夫明帝的明。

李世民:“給中宮謚‘文德’!誰支持,誰反對?”

朕以後謚‘文’。

我們倆最好了,沒有比我們倆更好的!

七天過後,長孫皇後到了地府。她不曾幹政或執政,同樣可以選擇立刻去帝鎮還是先在外面遊玩。

“唐高祖現在在什麽地方?我理應去服侍父親。”長孫皇後身上雖然沒有疾病困擾,心裏卻習慣性的有點病懨懨,真生病時一點不偷懶,依然凡事都盡力而為,所有該皇後負責的事,做的一絲不苟。死後卻突然放下了手頭的事,好好休養。她被丈夫和孩子哭的忘了打聽死後的事,現在忽然聽說了,猛地打起精神來,必須得看看太子和齊王是不是也在這裏,他們有什麽打算,得將高祖和太穆皇後的立場拉攏過來,提前為丈夫做些準備。

當年秦王在外征戰,她在京城中就做這些事。

帝鎮外有一個英俊的男子正拿著棍子往魚簍裏亂捅,不多時,魚簍裏的大海蟹抓住了棍子尖端,被挑起來扔進帝鎮中。

唐朝三口人拿著木棍和籮筐,努力把這大螃蟹挑起來扔進木桶裏。

“好大!”

大螃蟹的背甲竟然卡在桶口。

李昭也著急,連連叫道:“打昏它,把它打昏。趕緊用草繩子捆好上鍋蒸,啊,得刷刷背。”

獨孤元貞拎著棒子無從下手,急的叫到:“那賣螃蟹的沒給捆好麽?”

“捆好了,在簍裏被夾斷。”

“都別說話!”李淵拿著草繩子,這身子就足有一尺寬的大螃蟹揮舞著雙鉗,邁動八條腿,和面前強敵對峙。

隋朝三人都不來看熱鬧,沒什麽可看的,自己家最慘。蕭氏心態真好,如此長壽。

劉欣問孫權:“這時候該怎麽辦?水產一類的東西,你最懂。”

孫權:“江南沒有這麽大的螃蟹。”有大魚,釣上來摔在地上,然後就不用管。

李淵繞著螃蟹轉了兩圈,大螃蟹也跟著他旋轉跳躍,嗤嗤嗤的吐泡泡:“這如果是突厥人,應該能用套馬杆套住螃蟹。”

“對對對,你會做嗎?”

李淵拿過妻子手裏的竹棒,結合自己手裏的草繩,很快就搞定了一個微型套馬杆。伸過去一試,不成,馬沒有大鉗子。

但這草繩很柔韌,被夾斷了一些還有一些沒斷。

他趁著螃蟹兩只鉗子和草繩較勁的功夫,飛快的用草繩一頓亂纏,勒的緊緊的:“好了。”

草球外只能看見兩條螃蟹腿的尖尖微微顫抖。

劉欣:“是啊,一個粽子就這樣做好了。”

旁邊有一口準備好的大鍋,竇惠連忙拾起鍋蓋。

趕緊吧大螃蟹扔在裏面,蓋上鍋蓋,放上一塊石頭,還是能聽見撓鍋的聲音,有點刺耳。

“這不是湖蟹。”

平陽昭公主:“說是海蟹。在街市上看見夜叉來賣鮮螃蟹,這可比別人家祭品那又冷又硬的死螃蟹好多了,我嘗了一小塊,很是鮮甜。想起爹娘最愛吃螃蟹,特意買了一只最大的,孝敬你們。”

說話間,又丟進來一只大蝦,二尺多長。

“這東西在人間可以算是祥瑞。”畢竟連白兔都能算是祥瑞。

李昭沉吟著說起另一件事:“我聽說自從兇兇閻君親自收服回疆之後,帶去了很多美食華服,其他冥府都有些心思浮動,都在洽談正式開放互市的事。以前只有其他冥府的管理者能喬裝改扮來這裏玩,現在好像要放開民眾出入。冥府之間似乎和人間一樣,亦敵亦友,到現在還在為劃分邊關位置和在哪裏駐軍爭論不休。我看十年八年都爭論不出結果,此間官府做事四平八穩,什麽事都不急不躁。龍王和閻君似乎是同屬,已經在籌劃開一個入海口,讓兩地可以互相探訪遊玩。”

李淵眼睛都亮了:“龍!真的能見到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