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建成+李淵(第3/5頁)

……

人間有兩個人很高興,李博乂和竇誕。他們兩個先後擔任宗正卿,負責管理皇室子弟……在太子和秦王爭鬥時,擔任這個職務是多麽危險啊。

李博乂的父親是李淵那早夭的哥哥,他從小被叔父李淵撫養長大,和李建成李世民關系都很好,李淵看這幾個兒子各樹黨羽,就讓他出來管一管兄弟們。李博乂不傻,不想作死,就養了幾百個美女,天天醉酒狂飲,玩音樂。成功被撤職。

竇誕是竇惠大哥的兒子、李淵的二女婿,是皇子們的表哥+姐夫。他也天天裝死裝傻,也被成功撤職。

也有兩個人很不高興,李淵的堂弟李幼良,大力支持李建成,直接以謀反罪賜死了。

李綱——剛正不阿的大臣,唯一一個在楊勇被廢之後對楊堅說東宮官員有罪的人。隋朝時他是楊勇的太子洗馬,唐朝時他是李建成的太子詹士,都是老師的職務。李綱真的心累,盡心盡力輔佐兩位太子,提供的建議都沒人聽。想致仕。

他或許還不知道,再過些年,他將要負責教導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

史官更平靜,事情稍稍告一段落,玄武門事變的當天下午,他們就找過去詢問:“秦王,太子殿下,請問您在‘平息太子謀反’之前,如何密議計劃?”

皇帝身邊有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太子身邊有時候會有,其他人身邊都沒有,史官的資料來源全靠在皇帝身邊圍觀、朝會上的言論、本人復述和傳言。□□裏沒有史官,李世民身邊也沒跟著史官,只有他的屬官記錄下他的部分言行。

雖然有些笨蛋會在秘密會議時記錄下與會者的名字、並保留會議記錄,但太子的人沒這麽蠢,也沒這麽無聊。

密會、密議中到底說了什麽?史官當然不在,只能聽當事人轉述。

李世民擦擦眼角:“一開始我是不同意的,那是我親兄弟。他們做出這種事,我母親在九泉之下多傷心啊嗚嗚嗚。我就是死,也不想兄弟鬩墻。”

尉遲敬德說:“大王不同意,我說我被太子調走了,他要是不幹,我也不跟著太子幹,我回去隱居打鐵還能活,大王死不死的都是自己選的,為了宗廟社稷,即便看輕自己的生命,也要勇敢的站出來承擔天下。我可以幫大王贏,不能跟王一起死。”

長孫無忌:“我也是這麽說的,不聽尉遲恭的大家都得完蛋,我也走,不再侍奉大王。”

“我們很嚴厲的逼迫主公。匹夫的節操不必遵守。”

“大王還是不同意。我們拿舜舉例勸主公,舜是聖人,也知道小受大走。”

“主公他真的不願意,但是我們這樣逼迫主公,只好叫我們回來再作商議。”

“大王想要占蔔。”

張公謹:“我直接摔了龜殼。占蔔是為了解決疑難,現在沒有疑難,占蔔結果不好也得幹。”

房玄齡:“大王派人招我回去,陛下旨意不允許我效忠大王,直到大王動怒,讓尉遲恭拿刀來請我,我才知道大王下定決心。”

李世民:“……對的。”我就這麽半推半就。

史官心說,這和開皇二年隋文帝的夢一樣可靠呢!隋文帝當年夢見神人降臨,然後傳出了楊廣的蕭妃有身孕的消息,生下就是元德太子楊昭。隋文帝肯定沒想到這個夢一點都不靈。

但這是密議,除了當事人的口述之外,沒有別的版本,就得記這個。

而且這也很合理,所有人心裏都非常清楚,就跟權臣逼幼帝禪位之前還要禮貌性的搞一個三請三讓,要幹這樣的大事,秦王也不能召集屬官幕僚們開會時,開篇就說‘時間緊任務重,趕緊商量一下如何弄死我哥’。得在大家都知道的前提下,由幕僚們逼迫他去做這件事。這也是幕僚們的要求,秦王不能坐以待斃,那樣大家夥都白幹了,秦王也不能太兇殘不顧兄弟情義,那樣自己人也害怕。

李承乾:我爹娘去發動政變,我被留在□□裏……

……

楊勇決定去投胎,雲昭訓愧於父親的所作所為,已經去投胎了。申請之後,得到了最後一次去見父母的機會。

他對楊堅和獨孤伽羅說了玄武門之變的事,二人已經聽劉徹說過了,還是含淚聽他再說一遍。楊勇又對弟弟說:“別離在即,我要去投胎了,投胎之前要先細細的審查功過,不知道我會不會下地獄。二弟。”

楊廣別別扭扭的被父母押在看不見的墻壁邊上,獨孤伽羅很傷心,一個勁兒的把他的頭往屏障上按。

楊勇一拳打在他貼著屏障的臉上,高聲道:“我生生世世只有一個心願,那就是挖了你的墳!”他挽起手臂,露出手臂上的刺青:“傳說在投胎之前,把心願文在身上,就能刻骨銘心,永不忘懷!”

刺青很深,像是一個手藝拙劣的人做的,似乎把他的血肉挖下去一大塊:楊勇要挖隋煬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