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大膽+楊廣+唐朝(第2/6頁)

被人拍著肩膀借鼎,這才發現,他們不是虛張聲勢咋咋呼呼,也不是生氣一會就自然好轉,真是氣壞了,這樣的狠話都能說出口:“可以,鼎裏還有油。”

白發閻君問:“劉恒,劉啟,劉洵,劉備等人何在?”原本想著拿皇帝們制衡門閥,他們互有不睦,有舊恨新仇,應該不會沆瀣一氣,沒想到會這樣。

嬴政為自己熟人開脫:“劉病已辭官回家休息了,劉備在域外做判官。至於前兩個人麽。。。或許應該問問劉邦。”

在外面十年,基本上和每一個人才都聊過了,和劉備也聊過,他推崇劉邦,熱愛漢朝,熱愛自己的血統,不過也安於現狀,沒有太大的野心,目前的心願是等著找楊廣算賬——雖然蜀漢也窮兵黷武,也苛盡民力,但我們不耽誤農事也不享樂,百姓貧窮官員也是一樣的清貧。孔明不會享受生活嗎?他知道,百姓只要看到官員也是布衣蔬食,出門靠走路,就不會生怨。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的意思是,巨大的貧富差距會引發謀反。

恐嚇一番之後,直接罷免了職務,全都扔到敵鎮裏關起來,涉事的兩名都尉也關起來。勒令他們寫出是誰首倡這件事,他們是怎麽同意的。

然後把他們的副手提拔上去,繼續該幹嘛幹嘛。

慢慢審查到底有誰上奏說過這件事,調集人手,在浩瀚如海的倉庫中翻找。

其中一鬼吏:“應該有這麽個地獄,要在這裏找到一本奏本。”

“罰什麽罪?”

“亂放東西和說話不清楚…”

仔細想想,違抗的命令不是什麽大事,他們做的事也不會對閻君有什麽危害。若有一個人死氣白賴的在閻君殿前打滾,死諫,仔細講道理,說不準就能試行鬼魂回鄉的事。但他們沒這麽做,他們只是提出建議,被拒絕之後過兩年再提,聯名提出,年年上奏,總是失敗就沒了耐心和韌性,直接實施了。

呂雉在旁邊勾著箜篌的弦,慢慢的弄出點聲響:“人們常以夫妻比作君臣,你們還不知道這是為了什麽?想要得到寵溺和信任,不論做什麽皇帝都支持,對其言聽計從,那就好了。大臣酸溜溜的勸諫試探:陛下不要愛美色,要愛天下和群臣。別人都是奸佞,愛我就夠了。誇我。我想花錢,我想要這個,我想要那個。唔,我做了這件事,陛下還愛我嗎?嘖。”

在座眾人都笑出聲,她太嘲諷了。

劉盈真的喝多的,舉手道:“愛!”

呂雉感慨良多,不抱箜篌了,抱抱兒子,捏捏小臉。

“當年我想修路修水渠,也努力了很久。”嬴政倒是很喜歡被大臣爭奪注意力和信任的感覺,現在沒有是一件憾事,淡淡的扒拉了兩下古琴:“他們太心急了。”

劉病已被逗的樂了半天,最終嘆了口氣:“哎,我早就知道啊,要不然幹嘛辭了回家休息?不同意呐,同僚勸諫,百姓哭的杜鵑啼血一樣,同意呐,又對不起閻君。文帝景帝也是一樣,兩難全,幹脆上奏一封然後不幹了。我一直在暗暗調查這件事的來由,好像真沒什麽人從中作祟,就是邊關那幾個城隍,受不了幾十萬可憐人哭聲哀切。屍橫遍野,一時心軟就讓他們回去了。”

王嬿:“這倒不怪他們,我去看了都覺得很難受。”許平君和劉箕子在外面對付兩個小嬰孩,以賞玩樂器為名的聚會上談論的都說正經事。

高長恭只好嘆了口氣。

王翦嚴肅的坐著:“那些放鬼魂過境的城隍有兩種,一種是兵力微弱無力捕捉,另一種是冷眼看笑話。”

這話一說,在場眾人都明白了。誠然,城隍們的人品過硬,但一個好人可以看另一個好人不順眼,譬如說,有人看霍光不順眼,嫌他治家無方,有人看諸葛亮不順眼,覺得他被吹噓過度實際上沒有那麽神,有人看閻君默認的繼任者王猛不順眼,嫌他所托非人。衛青還因為性格柔順被人嘲諷過呢,城隍們哪就這樣齊心協力。

這件事讓閻君大怒,可是那倒黴的只有‘首惡’,其他順水推舟冷眼旁觀的人,至多被罰俸。

……

“這上面畫的是什麽?暴風雨前的天空?”

楊堅嘆了口氣,給漢文帝和舊主講:“紅的(朱砂)是運河和大型宮殿寺廟,黑的是有叛軍謀逆的地方,藍(靛藍)的屯兵運兵的方向,紫色是曾經有人叛亂又評判的地方。”有人謀反,就直接用淡墨把那片地方塗黑。十分直觀,十分可怕。整張地圖上最幹凈的地方是太原。

宇文邕:“唉。”

當年有人對他說,楊堅有異像,可能要當皇帝,他不信面相,就沒殺楊堅,沒想到還挺準。

楊堅心中感慨,我要是有漢文帝這樣的兒子多好啊。

這話生前能說,死後不能說。楊廣繼位才十年,他怎麽總是不安分呢?以前安安分分文文靜靜像個小姑娘,一繼位,活似個霸王。從古至今的霸王,有一個有好下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