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聚會+襯托(第4/5頁)

“用情太深?”

“被美色所迷?”

“收漢學影響迷途知返?”

“我聽說別的太子都是年幼喪母,只有拓跋晃和元恪不是。拓跋晃喪母之後憂思成疾,死在他爹前面。元恪為母親祈福,篤信佛教,每隔三天做一場佛事。”

劉備笑著搖搖頭:“都不是。這件事是王猛和孔明說的,孔明告訴我,魏國宮妃都祈求上天,別生兒子。只有胡氏,不惜一死也要給皇帝生個兒子。”

“唉?”

“哦,對啊。”

這麽一說就反應過來了,誰不貪生怕死?誰願意因為生了個兒子反倒要被殺?就算被追封皇後,家族榮耀,那和她自己又有什麽關系。

趙飛燕:“不對吧,你們忘了,傳說高英把皇帝約束的很嚴格,大部分宮妃終年也見不到皇帝一面。”

胡氏不這麽說,能睡到皇帝嗎?一群男人傻了吧唧的。

一直從現在元恪的第二人皇後高英毒殺了第一任皇後於氏開始說起,元恪此人頗為薄情,於皇後十四歲立為皇後,二十歲被毒殺他也沒有什麽反應,親兒子被殺也沒什麽反應。高英專寵,還想殺胡氏,他這次倒是心軟起來。卻又縱容外戚胡作非為。但高英又是她生母的侄女,或許還有這樣一層關系在內。

呂雉:“不只是外戚,鹹陽王元禧侵吞了大量田地和鹽鐵產業。北海王元詳,賣官鬻爵。”

“等他死下來,準沒好處哈哈哈哈。”

曹丕:“魏各州郡的僧尼寺廟,共有一萬三千七百二十七所。拓跋燾饒不了他。”

皇帝們聽了這話都捂心口,哪怕一座廟裏十個人,完了,少了十三萬個能繳稅能服役還能生孩子的男女,這寺廟不知道是誰給蓋的。

喝多了酒,都去告訴拓跋燾:“你知道你的子孫蓋了多少廟嗎?”

……

元恪死下來之後,還沒來得及感慨人生短暫,就被老祖先一腳踹翻在地。

拓跋燾一直把他罵到又有人來。

來的是個年輕而纖細的女人,沉默寡言,靜默的走到元恪身邊坐下,看著他。

元恪:“怎麽是你?”

是於皇後。於皇後輕聲說:“我聽人說,只能有一個皇後留在你身邊。”高氏搶走了我的丈夫,實在可恨,趁著她還沒來,皇帝還會和我恩愛如初麽?他曾經很喜歡我呢。

馮潤始終被軟禁著,隔著窗口看她神色寡淡木訥,不由得嗤笑。

元恪不耐煩,更不想讓後妃看見自己挨罵,指著屋裏:“進去,不許出來。”

於皇後原本以為高英一時半刻死不了,自己能有很多時間和丈夫相處,只要沒有那個女人妒忌幹擾,還會和原先一樣好。

沒想到,高英二月被尊為皇後,三月就被胡承華發動政變,被逼著出家了。

元恪:“啊?想不到她能幹出這種事。也罷,胡承華愛我甚深,不惜一死也要為我延續子嗣,為人也很聰明謹慎。在位的又是她親兒子。”高英如果被殺了,就可以取代這個沉默寡言不嫉妒的女人留在我身邊,如果她沒被殺呢,那就活著唄,胡承華來也行。憑什麽只能有一個皇後!

拓跋燾:“你想不到的事多了!”

拓跋珪:“七歲的皇帝,二十多歲的太後……會發生什麽還用我說嗎?”

元恪指天畫地的和他們打賭:“胡氏絕不會辜負我!”

李雄幽幽的嘆息:“小子,話不要說滿。生人常常辜負死人,若要拿他們的行為打賭抽嘴巴,誰的臉都被打腫了。”

……

蕭衍素有神童之稱,不信佛,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穿舊衣服,吃蔬菜和豆子,早早起床批奏折,冬天寫字寫的滿手凍瘡,把國家治理的欣欣向榮。妻子早亡,也不準備再立皇後。改革了官制,讓官員按照政績來升遷。對家人非常寬容,接手了蕭寶卷的妃子,才七個月就生了兒子,也當自己親生兒子撫養。卻對功臣橫生懷疑,常常斥責。

閻君們:“堅持住啊老蕭!”

“我覺得他要不行了,他女兒和他弟私通!”

“半途而廢的太多了。”

“中道崩阻的也太多了!”

“沈約被他折磨死,現在都不肯出仕。”又讓他施展才華,又懷疑他的為人,向他問政又懷疑他有所偏頗,經常派使者去責罵他,等到人死後給個‘隱’的謚號,說他不肯盡力。

沈約現在只想安安靜靜的在家躺著,不見人,堅決不出仕!!!

閻君口碑好?那也不行!當年蕭衍也是英主模樣!結果呢?

蕭衍還在宮門口設立了謗木函和肺石函,供功臣和百姓投遞匿名信。

禿頭閻君:“這個好!以前沒有過。咱們也立一個!”

其他人拍了拍桌子上堆積如山的奏本:“用嗎?”沿路蔽塞的才用匿名信直達天聽。

“以前也有,我忘了叫什麽,好像周文王弄過。去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