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劉禪+變革(第3/4頁)

閻君們想了一會,又問:“現在的判官沒有富裕的人手。除了歷代賢臣和春秋鎮裏的賢君賢後之外,還得選人呐。”這也就能湊出一二百人,還差幾百人到上千人不等,人間到底有多少縣城?

郡縣制的劃分倒是很簡單,就按照陽間的城池來算就好了,人多的地方偷偷設下城隍廟,死了人就近抓來審問,完美。但是地府又沒有薦舉制,人間的官員大部分質量存疑,少部分好到不行的死後又不願意工作,好難辦。

嬴政差點就說他們沒認真看自己寫的策論!想到了!寫的很清楚!你們看東西……算了忍了忍了。他又重新說了一遍:“清點所有考過了判官考試但沒來工作的人。”

譬如說劉弗陵,現在還在快快樂樂的當著城門校尉,聽扶蘇說他樂於看城門口百姓的悲歡離合,尋仇、家人死後重逢、倆仇人同歸於盡死後繼續打。這究竟有什麽意義?他有能力,就該去工作。

“從校尉和曾經做過校尉的人中提拔。在門口貼召賢榜。”

閻君們想了想,好麻煩,生前真沒幹過招募人才的事,死後做的……其實也不咋地,好些個人都只想隱居不想工作。

他繼續說:“有道是千金買馬骨,只要寫明白城隍的職務和爵位和俸祿,以及一些專供官員的奇珍異寶羅列出來,自然有人應召前來。要招賢得修造黃金台廣而告之,要讓士兵努力作戰得數著人頭給人加爵位,現在這樣不已名利爵位誘惑,也不給人施展才華的機會,指望這些鬼魂什麽都不為,就為了報效閻君,這太(可笑)為難他們。

人才永遠不缺,難的是識人用人。再有一點,昏君手下倒不乏名臣,只是被殺了心寒,不敢再為官。孫皓曾有一個大臣陳聲,孫皓的妃子派人上街搶掠百姓財貨,被他繩之以法,孫皓鋸下他的頭,棄屍山腳。車浚也很好,因治下大旱他拒不繳緡錢,被殺。凡此種種,不可枚舉。像是這樣的大臣,若令其安心,可用。還有些賢才,終生不曾入仕,應該讓許劭、司馬徽等人來點評舉薦人才。”前者是說曹操亂世奸雄的,後者是舉薦了諸葛亮和龐統的人,這種識人之明很不錯。

閻君:“說得好!說得對!”

“我覺得你負責招賢就挺好。”

“同意。”

“真專業嘿。”

“我也同意。”

“哇我們之前有叫人來當判官嗎?”

“好像沒有,來的人要麽是一腔正氣要麽是窮。”

“不愧是你啊,能把六國的人才都劃拉來給自己用。”

“這些人居然是不安心啊,我沒想到。”閻君們光想著自己很好,可以以德服人,忘了讓人吹自己一波。

嬴政謙遜了兩句,不由得想起當年因為生氣和受人挑唆,下了逐客令,要不是李斯的諫逐客書……想起李斯真是令人難過。多麽幹練的一個人,非要和趙高勾結。

其實每一個開國皇帝都非常善於給自己劃拉人才,劉邦、劉秀或是曹操、孫權到這裏來,也能給出同樣的建議,但是他們或是懶得出來工作,或是出不來。

孫權收到亡國的消息之後,在帝鎮中狂罵了孫皓數日。

曹操和劉備不勝其煩,只好來勸他。要麽作為鄰居聽他咆哮,要麽湊近點聽他低聲抱怨,後者還清靜一點。而且,其實心裏也挺高興的,我們倆的國家前後腳滅了,你居然堅持了這麽久,哼。

孫權拍了一摞祭文罵罵咧咧:“臭不要臉的,還敢說大勝晉國,年年出征,年年大勝,結果就勝到亡國了?我早就知道不對勁!”窮兵黷武耗盡國力,要是不打仗還能好一些。

每次大勝祭告祖先時的祭文,他都留著呢。當時就覺得用兵過於頻繁,現在一看,好麽,果然如此!

曹操勸道:“別這麽說,不只是因為窮兵黷武,他還濫殺大臣,把人剝皮挖眼。還采選天下的美人,官員的女兒未經選拔不許出嫁,還有一點,大興土木建造宮殿,耗費萬萬錢。”這都是扶蘇議論時局時說的,他格外避開了孫權,沒有當面非議他的孫子。

劉備也勸:“別生氣了,不就是父祖辛辛苦苦的打下的江山毀於一混蛋嗎?我不也是一樣。你好歹是傳位給了孫子,你看我,到我兒子就沒了。”

曹操:“玄德公,你房中無人,不如向張春華提親。”司馬昭讓你兒子說出樂不思蜀,你就當他爹!

孫權欲哭無淚:“我怎麽見我父兄呢。這桀紂一樣的孽子!你們蜀漢是國力衰弱,我東吳文臣武將濟濟一堂,富庶過人,兵力強橫,硬是被折騰沒了……”

曹操心說:你這有什麽的?我還無顏去見高皇帝呢(曹騰,他祖父,宦官),他老人家還專門跑來責罵我呢我也沒吭聲。

劉備笑了起來:“曹髦現在整日圍獵司馬昭,倒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