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舉鼎+司馬(第3/5頁)

“不是。你順著大河走過麽?不是河渠是自然的大河。”

“沿岸散步,走過兩次全程。”

把自己拔禿的閻君說:“大河由青石山中起源,流經過三鎮,在主城西南方向分叉,又兩條支流。我的城池就坐落在兩條支流之間,糧倉在城中,屯田在城外。你若要去,我讓匠作監給你翻修府衙。”

一聽就是個好地方,河流的兩支流之間,水流充足,灌溉的好,收獲一定很多。

但是很明顯,更重要也能更了解地府的工作,是清查花名冊。不僅能了解到各個衙門,而且,這是更重要的事。他直接說:“我欲逮住黃皓責問之,只要能責問他,審他,什麽職務都可以。”

“他幹什麽了?”

諸葛亮差點磨牙磨到出聲:“姜維聽聞鐘會於關中治兵,於是上書要做準備,黃皓崇信鬼神巫術,認為敵人最終不會到來,於是,沒做準備。”

閻君:“啥?”

“世道都亂成這樣了,五鬥米教都被滅了,還相信巫術?”

“真他娘的傻叉。”

“那個,傻叉是何意?”

“最近聽鬼差們說的,就是說這傻子腦子和糞叉一樣,傷人且惡臭,傷人之後能使傷口潰爛不治而亡。傻子通常幹不了什麽壞事,糞叉子又有用,拿來罵人都不合適,就結合了一下創造出新詞。”

“你至於嗎?這樣的人又不是第一次有,王莽還相信立一個皇後就能讓乾坤順遂,敵兵自褪呢。”

“離題了!”

諸葛亮:我一點都不想學這個新詞,不過……真貼切啊。

他們都反應過來了,確實離題了沉吟了一會:“本來有回避制度,不讓官員審本朝和下一朝的官,以免不公允。不公允是人之常情,生離死別自然有恨。”

“但是你能來做官很不容易。”

“這樣吧,等他死後可以任由你責備打罵,仍由判官依律審判。”

諸葛亮打聽過一些人的下落,也看了陰律,很放心:“多謝,甚好,可解我與姜維心頭之恨。我可以清查名冊,姜維更善於屯田,他當初被黃皓威逼,不敢還朝,一直在外屯田。”

“唉,他忠於漢室,不願意為我們所用。”

諸葛亮沉吟道:“我可以勸說他,還可”他剛想說可以讓主公去命令他,話到嘴邊,想起來,陰間的朝廷和陽間的區別在於不貪圖享樂更勤懇,但是忌憚之心是一樣的:“可以讓他殺黃皓。”

閻君們可開心了:“真是一石二鳥。”

“咳。好嘛,以後可以常常以此唯一誘餌,讓人來工作。”

“這黃皓還挺有用,你們不想打劉禪麽?”

諸葛亮沉吟嘆息,當年差不多是個英主,都是親小人遠賢臣的緣故啊,自毀前程,只要再等些年,等到曹魏和孫吳自亂,蜀國本有機會爭霸天下。

主公心急,陛下無心。

“他若去帝鎮,該有主公教育他。”

閻君們互相使眼色,末代皇帝被去了帝號,不回去帝鎮。不過嘛,如果可以以此勾引幾個謀臣猛將為自己所用,可以扔進去啊。妙計妙計,我們手拿誘餌不知道釣魚,真是太蠢了。以後再看上誰,就去利誘他‘只要乖乖聽話,讓你打你的仇人哦’。

“妙啊!”

“妙哉!”

“喵!”

正在喵喵叫的時候,墻壁上懸掛的水晶龍形玦忽然閃爍了兩下,忽明忽暗。

一旁的扈從注意到了:“君,您看。”

眾閻君一見大驚:“孫休要死?”

“他不是才三十歲嗎?”

“我的天又要加班了。”

“去叫韓都尉出發。”

“皇帝就不能活得長一點麽”

“你忘了劉徹嗎?皇帝還是五十多歲死,正合適。命短了主少國疑,命長了老來惡性。”

諸葛亮就告辭了,扈從送他去見姜維。路上他問:“姜維未曾去見我,怕是有愧。去請趙雲與我同去。”姜維力主給趙雲追謚,滿是贊美,可見有仰慕之情。

姜維本來在追隨鄭玄學習經學,他小時候就愛這個。被丞相和喜歡的趙將軍一勸,又聽說能不限量毆打黃皓,立刻答應了,去重操舊業,繼續屯田。

徒步視察了幾萬畝的田地之後,了解了一下河流支流的流向,看了看大枝的水渠,重新規劃了一下,清點人手,安排好種植計劃,請匠作監刷新農具,招募了一些熟練的農民伺候果樹和農田,開幹。

帝鎮中正在唱歌跳舞,不錯,今日是趙飛燕跳舞,但在她驚鴻一舞後,孫權也開開心心的跳起舞來。

一邊跳舞一邊唱著嘲諷漢章帝劉炟的歌:《五噫歌》(梁鴻)

“陟彼北芒兮,噫!(爬上北芒山)

顧瞻帝京兮,噫!(回頭看帝都)

宮闕崔巍兮,噫!(宮殿高又大)

民之劬勞兮,噫!(民力累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