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權臣+大戰(1)(第2/5頁)

“我信任孔明如信手足,他絕非謀朝篡位的賊子,不要因為有了一個王莽,就覺得所有勤政治民、清廉簡樸、不徇私情的丞相都是騙子。哦,諸位陛下連自己手足兄弟也不信,何況是朝臣。”

殺過朝臣、重臣的皇帝實在是太多了,也都各自有各自的緣故,有些是事出有因,有些是有確鑿證據,有些單純是多疑和株連。

立刻吵了起來,吵的就好像八個火鍋咕嘟咕嘟冒泡泡一樣激烈。

對‘簡樸能幹的臣子’充滿懷疑。

人品差的用著不放心早晚得殺了,人品太好的覺得虛偽。

劉邦打了個飽嗝:“行啦,別吵吵了,曹操,你說諸葛亮如何?將來是不是要模仿你?”

曹操對諸葛亮知之不多,赤壁之戰沒有他,和劉備交戰時也沒有和諸葛亮正面交手,丞相的職務不同於軍師。想了一會:“我聽說他和蕭何很相似。”

就都明白了,蕭何當年憑什麽在開國功臣中名列第一?因為他(劃掉)負責管飯(劃掉)令百姓安心生產,給前線籌措糧草,蕭何保障了每一路軍隊都有糧草輜重及時送達。

再想想蕭何的為人,也就相信諸葛亮可能還行。

但大部分皇帝對此持保留態度。

他們有經驗。

劉備又說起自己的二弟三弟,說著說著就捏起拳頭捶地:“可恨!可恨!”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結果一個死於士大夫(劉備的養子等人)不肯發兵援助,另一個死於小人之手。真是令人痛惜。

劉徹嘆了口氣說:“別恨了,他們倆過得很好。你不知道,關羽在地府中可謂巨富,四季祭祀不斷,就連……”和衛子夫閑談時知道的這些事。他有時候和年輕漂亮的小姑娘聊天,但她們大多不恭敬也不客氣,有時候還氣人——小姑娘們只是單純的閑聊,不哄他。他見過關羽,估計年輕時長得挺好看,而且胡子的質量驚人,黑長直。

劉備瞪大眼睛興奮起來:“當真麽?我要去見他們!!”起身行禮:“有勞鎮長給個路引。”

他拿了出入帝鎮的竹符,拖著認路但根本不想去帶路的漢武帝,沖出帝鎮。

扶蘇有些頭疼的嘆了口氣,當今三分天下,曹操和我們結盟,劉備不用選,肯定是漢朝那邊兒,那麽剩下一個孫權會依附於誰呢?這三分天下能長久嗎?將來誰能一統天下?他不看好蜀漢,倒不是因為不喜歡漢朝,也不是厭惡劉備,而是因為蜀地的地理環境和經濟導致的。蜀地雖然易守難攻,可是山多,能讓人耕種、居住的地方就少,自然國力衰弱。

古代的以人為本有兩層含義,一層是‘從人們的角度出發’,另一層則是‘人口是國家根本’,人口=兵力+賦稅+糧食。

劉邦又問:“曹操,你看我們家玄德也沒記你的仇,要不然你還過來繼續當漢家忠臣?何必避嫌呢?”本來打算對曹操施以恩威並重,先讓人揍他,然後自己親自攔住,親自原諒他。有一個還沒被發明出來的詞兒很合適‘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如果他一開始就認錯歸順,重申漢臣的地位,也可以原諒他。

曹操不想說,他一開始就沒準備再為漢帝們效勞。這些皇帝們和劉協不同。他擔心他們氣勢洶洶的,先哄得自己好像可以繼續當忠臣,再騙進屋去亂棍打死就地掩埋。當初何進就是這麽死的!自己就在宮門外等著呢!真是記憶深刻!舉袖子捂住臉:“唉……羞愧難當。”

理直氣壯的溜走了。他現在絕不踏入劉漢陣營的房屋半步,自保是很重要的。要不是扶蘇走在前頭,他也不會邁進劉邦的院子裏。

劉邦:“嘖嘖嘖”尼瑪當初就應該群毆他!還想把他拉攏過來,真特麽是癡心妄想,我也是昏了頭了。

劉秀皺著眉頭嘆氣:“我覺得諸葛亮早晚要謀反。”

大部分人都跟著點頭,權臣謀反或類似於謀反這種事他們見得太多了,劉備是當局者迷,這是早晚的事。

劉奭格外說:“我當年看王莽也是個人間聖人,呵呵。皇帝不死,權臣不露餡。好了我回去啦。”

“你等會,你最近在幹什麽?”

“在度支負責稅收和預測將來百年地府大概的收支。”

……

自從孫權稱帝之後,孫策就頗為期待:“仲謀會追封我為皇帝嗎。”可惜啊,如果我沒有死的這麽早,還活著並且稱帝的就是我了!可惜啊可惜!

周瑜:“嗯…喝酒…”難說了。你兒子還活著,倘若追封你為帝,諸多不便。

得知僅僅被封為長沙王之後,孫策表示不爽但理解,很理解他為什麽這樣做,畢竟自己還有一個聰明健康的兒子活著,如果追封自己為皇帝,那我兒子就能名正言順的成為皇嗣,威脅到他兒子的地位,畢竟我的威名還是很強的嘛。以及……想試試弟弟的武藝有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