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帝鎮+劉備(第2/5頁)

都準備好的時候,扶蘇和劉盈快步走了回來,遠遠的看他們按照生卒年順序列席兩邊,

劉盈有點失望:“和你預料的一樣,沒打起來。”

“唉,誰讓我們在這裏呢。三國膠著,誰也不敢輕舉妄動。”扶蘇一看這局勢,就很清楚:“父親很久沒回來了,不知道他們現在心態平和,快要參禪打坐。你看,劉啟劉莊在這裏施以威嚇,劉邦劉徹劉秀打算看他的才幹再加以懷柔。”父親預料錯了,我怎麽婉轉的告訴他他猜錯了?

劉盈:“曹操雖比王莽優秀一些,也不至於把滅國之仇置之不理吧?”

“逝者如斯夫。”兩邊都是他的敵人,要麽聯合曹操警惕我們,要麽是把曹操推給我。劉邦又不傻,虛張聲勢的嚷嚷要打死他不知道是為了痛快嘴還是蒙騙我們。

曹操說:“事情要從十常侍亂政說起……”隱晦的說了一下怨外戚專權,朝臣無能,導致桓靈二帝只信任宦官,宦官大多不學無術,曲意逢迎,導致朝堂上烏煙瘴氣。皇帝讓外戚和宦官互相制衡,但他們不願意達成統一,只想幹掉對方,替皇帝獨攬大權。然後就從這裏說何進被殺、誅殺董卓……各地諸侯都想攻打許都搶奪皇帝,把皇帝視若可以爭奪的珍寶。在內還有董氏、伏氏外戚先後試圖擅權。

又誠懇謙遜的分析了自己的處境:“交戰時,敗則死,勝則被指為不臣。還政則被外戚誅滅滿門,這樣的先例數不勝數,不還政則背負罵名卻可以保護天子。實不相瞞,天子的處境堪憂,諸侯們名為漢臣實為漢賊。”點名批評所有有勢力的諸侯。

“天子雖有才略,信重孟德,奈何人才凋敝……恕我直言,若是高祖、武帝、宣帝、光武帝、是當今天子,天下怎會如此四分五裂。”

簡而言之:天子不行,我也木有辦法,你們如果上了應該行。

皇帝們對他這話還挺認同的,雖然之前想過如果自己是劉協也沒什麽好辦法,但是肯定能比劉協好——每一個身在局外指點江山的人都這麽想。

說到最後,又伏地拭淚,開始他的表演:“曹丕那逆子,是我忙於軍政,管教無方。。。人都說父債子還,如今是要子債父還。還請陛下責罰。”

能做主的漢朝皇帝們陷入沉思中,原先是準備痛毆他幾頓,聽他一說,好像他的處境確實很艱難。再想一想,誰還沒有一個混蛋不聽話的兒子呢?誰的兒子聽話啊!

劉邦剛想施恩於人,給他一個機會,忽然盯著走過來的兩人,心裏頭最明白什麽叫逆子。抓緊機會:“我不怪”

扶蘇抓緊時機搶在他們原諒曹操之前,遠遠的高聲說:“聽說來了新皇帝,怎麽跪在這裏?我才是鎮長,你可拜錯了門庭。”一邊說,一邊伸手扶他起來。

曹操擡頭一看,咦?鎮長?秦始皇嗎?秦始皇的氣質這樣溫和可親?震驚!

機智的拒不起來。

劉盈也笑眯眯的:“兒子做的事,和父親有什麽關系。我祖父可沒被牽連在內。”

劉邦:“屁話,我爹又不是權臣,也沒給我軍隊。”還經常數落我不事生產。

劉秀沉著臉按劍而起,平時能在一起下棋喝茶,遇到事情你還是走開的好:“扶蘇公子,惠帝,我們審問漢臣,不用你們來施加恩惠收買人心。”

曹操:惠帝?這是什麽奇怪的關系?惠帝為什麽站在公子扶蘇身邊……我就覺得這不可能是秦始皇嘛,惠帝居然投靠公子扶蘇,也是,上和父親關系不睦,下沒有子嗣繼位,要留在漢朝陣營還挺尷尬。

扶蘇呵呵一笑:“法碑上寫了,生前的瓜葛全部斬斷,君臣父子夫妻盡歸於無。你說他是漢臣,整個地府都不認這一點。我是鎮長,這鎮子裏的事,我都可以管。”別看這個鎮長當的幾十年都什麽不管,真要想管,其實權力不小。就連這些年他們拖欠的賦稅也可以查一查。

曹操:哦吼!這種好事居然是真的?(碑上刻了,但他不信)等等!丁夫人和曹昂可以徹底不認我了?

劉莊氣的要命,當即反駁道:“話雖如此,難道閻君不愛忠臣孝子?偏愛亂臣賊子?”

劉盈:“你不要胡攪蠻纏,單說臣子的行徑,不問君父的德行。”他對這些詞兒有點敏感。

劉莊瞅著旁邊這些丟人現眼的皇帝,這些活生生的例子,真沒法瞪眼瞎說君父永遠都是對的——大部分儒生都能這麽說。

劉恒制止他們繼續探討這個問題,這是個永遠也探討不完的事:“鎮長何必著急,我們並未對曹操動粗。自家子侄打就打了,對新朝代的皇帝,重得問清楚才好。”

才好決定要不要寬容的拉攏他,哎,我估計是來不及了。我們能以高祖被人拐走呂後依然和睦共處的心胸來寬容他,可是這曹操生性多疑,肯定不敢被我們拉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