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三月廿九下午考的是史學,這是最後一門。

交卷後出了試院,今年原州官考就算塵埃落定,只需靜候四月十三“立夏揭榜”。

有些人一出試院大門就開始抹眼淚,甚至抱住等候在門外的家人、親友痛哭失聲;有些人如釋重負,與同窗友人勾肩搭背地嬉笑,一掃緊繃與沉重。

雲知意急著趕回去跟進關於槐陵的事,沒工夫發泄情緒,匆匆穿過或哭或笑的人群往外“下馬落轎石”走去。

哪知還沒走出多遠,就見薛如懷與陳琇正不知為了何事在道旁僵持。

陳琇面上神情倔強又緊繃,垂在身側的兩手緊緊握成拳,渾身隱隱打顫,眼裏泛著點點淚光:“一定是你錯了,你史學向來不好的。”

薛如懷單手叉腰,沒好氣地笑道:“你哭什麽啊?不是你自己來問我最後一題如何作答的嗎?我只是說了我的答案。至於你對還是我對,回去翻翻書不就知道了?再不濟,揭榜那日也就見分曉了啊!”

“你、你不懂……”此時陳琇眼眶裏的淚幾乎要掉下來了,聲音哽咽不穩。

薛如懷手足無措地眼神亂飛,不經意扭頭瞥見雲知意,立刻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猛揮手,揚聲喚道:“雲知意,你你你快來一下!”

從前的雲知意絕不會管同窗之間的閑事,大家也不大敢隨意叨擾她。可近來她與薛如懷交情已不同以往,算得是朋友了,薛如懷待她的態度就親近隨意許多。

雲知意惦記槐陵之事,忙著回家聽消息。

可薛如懷這麽一喊,又見陳琇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樣,她便強行按捺下心中焦急,舉步過去稍作關切。“你們這是怎麽了?”

“雲知意,你史學最好,我記得《縉公子奏》你是能通背全文的,”薛如懷道,“你來評評理,這奏報中,縉王李恪昭對他父親的稱謂究竟是‘公父’還是‘父王’?”

今次史學考題與雲知意上輩子的記憶有出入,最後一題是“默寫《縉公子奏》後半段,並試舉其間暗含了後來縉王李恪昭時期的哪些新政”。

《縉公子奏》是縉王李恪昭結束質子生涯歸縉後,為與兩個兄長爭奪儲君之位,就當時的局面寫下這封奏報呈交老縉王。

後世史家一直認定,這封奏報是李恪昭成為“儲君候選之一”的重要轉折點,其中有許多想法就是後來李恪昭全面推行新政的思想雛形。

這次的史學最後一題對寒門學子不太友好。

因為《縉公子奏》的全文並不常見於尋常書冊,庠學統一的史學課本裏也只有後半段。他們即便默寫對了,也未必能列全其中暗含的新政雛形。

陳琇如此焦慮,正是因為意識到了這一點。這奏報中暗含的新政她已注定列不全,若默寫再出錯,這題就算是答廢了大半。

面對薛如懷忐忑的眼神,再看看陳琇驚疑不定的淚目,雲知意心下有些不忍,但還是實話實說:“是‘公父’。”

“我就說我是對的吧?”薛如懷舒了口長氣,“備考時奉卿特地提醒過我好幾次,我不會記錯的。”

“怎麽會、怎麽會是‘公父’呢?縉王李恪昭的父親,那不還是縉王嗎?你們合夥嚇我的,對不對?”陳琇眼中的淚再忍不住,撲簌簌落下。

雲知意與陳琇哪輩子都無私交,但相互敬而遠之,從不曾正面沖突交惡,也沒親近到會惡作劇嚇唬人。

雲知意史學出眾,這誰都知道。陳琇其實並非信不過她,只是不願面對“自己這題真答廢了”這個事實而已。

“我嚇唬你做什麽?”雲知意耐著性子細細解釋,“在縉王李恪昭掃定天下前,天子分封諸侯的等級是‘王、公、伯、候’四等。縉國國君的世襲封爵其實一直是‘公’,只不過後來天子式微,縉國國力又躍進五大諸侯之列,所以外間才尊稱李恪昭的父親為縉王。這個‘王’未經天子封王典儀認可,只是口頭尊敬,當時的正式官文上還是嚴格按照規制稱其‘縉公’,他的孩子們上呈奏報時,自也要按規矩稱‘公父’。”

她是好心解釋,卻將陳琇心中尚存的最後一絲僥幸希望都給徹底撲滅。陳琇的性情本就有些怯柔敏感,這次又是關乎一生前程的“取士正考”,聞聽此言後,當場就哭到蹲地上去了。

雲知意和薛如懷雙雙傻眼,勸了半天也不見成效。

“怎麽辦?我書法本就很弱了,眼下史學再錯一題……”陳琇哭到抽噎,話都說不下去了。

書法、史學素來是寒門學子的死穴。

因為家境出身的問題,他們能得到讀書機會就已很不容易,偏這兩門功課在開蒙時的家學基礎對後來影響很大。

陳琇已付出了極大努力,但在史學這門功課上還是做不到遊刃有余。

上次預審考雲知意跌到第四,陳琇也不曾有落井下石言行。此刻見她十分介懷,雲知意便蹲在她面前,拍拍她的肩,投桃報李地給予安慰。“沒那麽嚴重。你、我還有霍奉卿,咱們三個向來名列總榜前茅,再怎麽說也比一般人強多了。就算史學錯一題,你還是考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