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在海上刷淘寶9(第2/2頁)

晏卿連忙點頭,“小子知道了,多謝鄒大人提點。”

鄒大人十分滿意,沒想到這小子還挺機靈,也不枉他費心提點,結個善緣。

從海西去京城,需要先坐十多天的水陸,然後又走了兩天的馬路,才終於到了京城。

鄒大人把晏卿安排在驛站等候,他先進宮去回稟皇上。第一日天色比較晚了,第二日早朝之後,燕帝就召見了他。

與晏卿想象中的不同,燕帝雖然剛剛登基,但也已經三四十歲了,面容有些顯老。

不過也是,老皇帝死的時候已經六十多歲了,最大的孩子都五十多了。新帝是第七子,四十歲的年齡也不足為奇。

不過燕帝精神狀態很好,正值壯年,再加上帝王氣勢,顯得格外威嚴。

晏卿就像普通鄉下小子剛進城似的,戰戰兢兢的俯身叩拜,嚇得頭都不敢擡。

燕帝見此,收斂了滿身威儀,態度和藹的請他起身,“你就是徐晏卿?莫要害怕,朕召你來,只是問你幾個問題。”

“謝皇上恩典,皇上請問。”

燕帝一揮手,讓人把晏卿畫的那副海輿圖掛上,“你走過來。”

晏卿連忙走過去,在他身後站定。

“朕問你這一圈套一圈的是什麽意思?”

“回皇上,這個是等高線。草民想,把地面上高度相同的點連在一起,就是這種樣子的,所以就這樣畫了。”

“等高線?不錯,正是這個意思。”燕帝本就猜到了這種符號的意思,晏卿一說等高線,他立刻覺得十分貼切。並且覺得用這種方式表示地形實在是妙!

“那這個像小旗子一樣的符號是什麽意思?”

“這個是表示這一代有風,旗子的方向也指示著風的方向。”

“風向?”燕帝沒想到旗子居然是這個意思,他還以為是把大燕的旗子插到了那裏。“你怎麽會想到用這種方式表示?”

晏卿有些不好意思道,“草民以前出海時,經常遇到海風,打漁最怕遇到大風天氣。因此就記著哪一帶有風,是什麽風,下一次避開,或者是順風出海,這樣可以避免許多危險。”

燕帝點頭,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智慧,沒想到這少年看起來老實憨厚,腦子還挺靈活。

在海上打漁的人多了,其他人可沒人想到這種方法。可見還是這少年心思靈巧。

“我聽說,你們在回來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全靠你辯星識位才找到了回來的路?你還精通星象之術?”燕帝似是不經意的問起。

“回皇上,草民常年在海上打漁,海上危險,因此有一些自己琢磨的土法子來辨認天氣和方位。並不算精通,這次能回來,也是運氣好,正好離陸地不遠。”

燕帝點了點頭,“莫要謙虛,你一個漁家少年,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實在不容易。雖然是土辦法,但確實有獨到之術。”

燕帝又問了幾個不明白的地方,晏卿一一解答,燕帝越聽越覺得這少年不一般。雖說他沒讀過書,也不識字,但是卻很有自己的想法。

有一種與他外表不相符的聰明機敏,只可惜出身貧寒,沒有被好好培養。

輿圖問完,燕帝又問起了曬鹽的事。

晏卿便把對家裏人都那套說辭又說了一遍,然後還加了一句,“草民回到家之後,跟家裏人又試驗了幾次,發現確實能行,便把這方法教給了村裏人。”

再一次驗證了這少年腦子十分靈活,僅僅從海水蒸發結出鹽晶,便研究出了曬鹽法,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到的。

燕帝對他越發欣賞了。

“不過你研究出來,為什麽要教給其他人?自己發財不好嗎?”

晏卿似是猶豫了一下,才回道,“草民與同村的水生和栓子三人,一同出海,結果栓子死在了海上,他哥哥和父親也在出海打漁時遭遇風浪,人和船都沒回來。家裏只剩下春香嬸和一個孩子,草民覺得她們可憐,因此教給他們這樣一個手藝,也算給他們找一條活路。

這是其一,另外,草民從桃花村的事跡中學到了一些淺薄經驗,團結全村甚至是附近村子,才能把生意做大,賺更多的錢。人人都需要鹽,比酒還需要,所以也不怕大家都曬鹽,會賣不出去。”

晏卿覺得燕帝應該已經調查過他了,因此也不隱瞞,把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的交代了。

“不錯,不錯,聰敏良善,寬厚仁義,不忘鄉鄰,守望相助,你很好!”

燕帝對晏卿的評價十分高,聰明人他見多了,聰明又仁厚的倒是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