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加冠大典之後, 前來觀禮的人們陸續離去。人都走完了,趙國與魯國的使臣還沒走。

殷王室重新召見趙使後, 趙使心滿意足地走了。

趙國使臣一走,就只剩下一個魯國使臣。

魯國使臣不是不想走,他有王命在身,要為魯國送公主來帝台一事與魯皇後相商。魯王的意思, 不打算等到冬天了, 帝太子加冠禮一成, 便將兩位公主送過來。

今時不同往日,若是從前, 小小一個殷王室的太子妃之位, 算不得什麽。兩國締結姻親, 至少也得以王後之位相許,許一個太子妃的位子, 聊勝於無,沒哪個王室會爭先恐後爭奪。

當年殷魯聯盟, 魯國許一個公主做殷王後, 殷國許一個公主做魯王後。這個殷國公主就是信陽。為顯殷王室誠心,信陽比魯皇後早一年去魯國,當時的老魯王雖未冊立太子, 但大家都認為魯王的長子會成為新魯王。

信陽去魯國時,魯國許給信陽的是王後之位。老魯王垂垂老矣,不願耽誤佳人,信陽的婚事落在幾個王子中。

誰娶了信陽, 誰就能做魯王。為這一句沸沸揚揚的虛話,魯王室一度鬧得人仰馬翻。

老魯王為安定王室,便說自己已經定下新王人選,待他一死,傳位詔書便會公布天下。大家都猜新王人選是大王子,大王子也覺得是自己,他順理成章求娶信陽。

信陽與大王子同屋一年後,老魯王死了,魯國發生內亂,老魯王的詔書被毀,上面到底寫了什麽誰也不知道,魯國貴族扶持二王子登位,也就是現在的魯王。

二王子已有王妃,在大王子求娶信陽一月後成的婚。信陽與大王子同屋,但並未成婚,算起來兩人並不是真夫妻。依照當年殷魯聯盟的誓約,無論誰做魯王,信陽都必須是王後。

當時有流言傳,說信陽當年在殷都時就與出使殷國的二王子情投意合。信陽作風,一貫放蕩不羈,少女時期的情事更是數不勝數,與一個王子往來,再尋常不過,連私相授受都算不上。因為她都是光明正大。

信陽最終還是沒有成為魯王後,她正式嫁給了大王子,也就是現在的武昌侯,傳聞中被戴了無數個綠帽還為情敵養女兒的那位。

此次信陽回帝台,魯王並不知情,魯使自然也就不知道。魯使在加冠大典上看到信陽,嚇了一大跳,之後為了與魯皇後商量送魯公主們來帝台的事,不得不逗留,只好拿信陽做借口——信陽何時回魯國,他就何時回魯國。

魯使雖然對信陽擅自回帝台的事不滿,但讓他當面指責信陽,他是萬萬不敢的。魯使甚至連寫信告知信王的勇氣都沒有,他讓魯皇後寫,魯皇後不寫,讓他自己寫。魯使沒這個膽子,回了魯國,他還想多活幾年。

魯使不打算插手信陽的事,他只想用信陽做個幌子,好讓他能夠在帝台多結交幾個殷貴,在魯王將公主送過來之前,為公主們嫁入殷王室做準備。

魯皇後忙完了加冠大禮的事,一身輕松,才輕松沒多久,就被迫面對新一輪的麻煩,她不是很開心。她想喘口氣。

“何必這般急。”魯皇後對魯使說。

魯使道:“如果殷王室還是殷都的那個殷王室,倒也不必急,太子要娶妃,得他自己一個個去求娶。幾年前殷王室剛成帝台的殷王室,那時其實也還好,因為大家都沒將稱帝的殷王室當回事,帝太子娶妃,雖不必自己求娶,但來爭搶的人也不會多到哪裏去。可現在——”

後面的話,魯使不必說,魯皇後也明白,她長嘆一口氣,不知該喜該憂。

帝太子加冠大禮後,往帝台送公主的絕不會只有魯國。與其晚送,不如早送。

魯皇後道:“我這就準備起來。”

魯皇後忙活起來,魯使也沒閑著,在帝台各處往來。往來了沒幾天,府門都沒認全,魯使就被告知,殷王室將派人為他餞行。

信陽回魯國了,他這個魯使自然也就不必再留在帝台。

魯使訝異,與前來送話的人問:“公主這就回魯國了?”

他以為信陽至少會在帝台待三個月,等魯王室派人來接才會回去。

那人答:“昨天回的,帝太子親自送到城外。”

魯使愣住,百思不得其解,一時分不清信陽到底是被殷王室趕回去的,還是自願回去。

上次加冠大典之後,趙枝枝對信陽念念不忘。

她覺得信陽很不一樣。具體哪裏不一樣,她也說不清楚。反正和她不一樣。

要是能再見見信陽公主,和她再說上幾句話就好了。趙枝枝如此這般想了好些日子。

她原本打算在冠禮之後向太子提出面見公主的請求,轉念一想,又覺得這樣不太好。信陽公主大老遠趕回來,此時正是與親人團聚的好時光,哪有空搭理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