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3頁)

溫筱暖“叭叭叭”就好像打開了話夾子。

高中三年死記硬背的勤奮在這一刻得到了充分發揮。

此刻她的腦子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張鳴、沈志華等,必讀選修歷史書籍的編輯們和她站在了一起。

等溫筱暖悶頭將話說完,整個房間陷入一片沉寂。所有人都看著她。

溫筱暖正心慌,萊理政率先拍手,並且誇贊道“溫筱暖同志這一番話總結得不錯,她說的話可以總結成一副對聯,上聯是先抓吃穿用,下聯是實現農輕重,橫批綜合平衡。大家說對不對啊”

台下諸多領導發出會心的笑聲,顯然很是贊同。

溫筱暖偷偷摸了一把虛汗,她緊張得後背心都快汗濕,還好這次發言成功混過去了。

在場唯獨陳逸雲表情很穩當,似乎不為所動,他等所有人的誇獎說完才開口道“溫筱暖同志說得觀點鮮明,那麽你對包產到戶這個提議怎麽看”

現場又一次陷入的寂靜。

包產到戶這個話題比較敏感。

它的意思是把社裏的三包,包工、包成本和包產包到生產隊後,再分包到每戶社員;把社裏的土地、肥料和所需工數,用“按勞分田”的辦法包給每戶社員去分散經營。

它第一次被提出是56年的時候,當時剛提出來就被不少人拿來批判,說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不讓下面的人搞。但是農民們都喜歡這種方式,所以後來將其改頭換面以“責任田”的名字再次實施起來。

董大長老當時是同意搞“責任田”的,但不久後就予以否定,認為是“變相單幹”還革了帶頭領導的職位。

陳逸雲在大會上將這個問題提出來,不知內情的領導幹部都提溫筱暖捏了把汗。

他們也紛紛揣測,陳逸雲是不是要借小姑娘的口,試探性地表達出自己的政治傾向,畢竟溫筱暖是被陳逸雲帶過來開會的。

溫筱暖對此一點顧忌都沒有,畢竟董大長老都看過未來的歷史了,怎麽可能還固執己見。

所以她很直白地說道“我覺得包產到戶很適合現在的情況。因為這個能充分發揮農村個體生產的積極性,只有提高了個體積極性,農業生產才會有很大的轉機”

某個不知內情的首長見溫筱暖說得如此直白,憐惜她有才華年紀又這般小,不忍她被陳逸雲拿著“當槍使”,便開口提醒道“這位小同志。董大長老可是說過一句話分田單幹是瓦解農村集體經濟,解散人民公社的修正主義,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是走哪一條路的問題。”

溫筱暖完全沒聽懂暗示,反而輕聲解釋道“嗯。董大長老以前確實這麽說過,但他的想法肯定會改變的,畢竟認為集體勞動就是一窩蜂,單獨幹活就是單幹,就不是社會主義而是資本主義,這也太輕率了吧。”

萊理政差點沒笑出聲來,現在也就是小溫同志敢這麽說董大長老了。

“嘶”最初提醒的首長閉嘴了。心裏嘆息一聲,這話說得真是憨憨一個,再有才華而沒有政治頭腦也是空的,以後仕途肯定走不長。怪不得被陳逸雲擰過來當槍使,感情是物盡其用啊。

陳逸雲臉上罕見地勾起淺淺的笑容,他原本是不太喜歡“天外來客”,不是說不相信穿越時空這樣的奇事,而是陳逸雲相信“一飲一啄自有天意”,上天給予你什麽就會拿去你什麽。

溫筱暖的存在簡直就是天降餡餅,陳逸雲難免會擔憂華國是否要付出更多的代價,謹慎慣了的他,控制不住地會戴有色眼鏡盯著溫筱暖。

但今天他聽到對方的發言,忽然意識到兩個絕妙的點。

一個是她的出現居然能打破他曾經最想打破的東西,那就是在經濟建設上對董大長老的盲從主義。二個就是,她的出現能將高層的思想扭成一根繩,讓大家的勁往一處使。

有了這兩點,哪怕沒有任何其他附加價值,溫筱暖的帶來的都是無法比擬的財富。

陳逸雲忽然覺得之前董大長老私下和他提的建議,也是挺好的。

陳逸雲作為會議主持人做最後的總結“溫筱暖同志說得很有自己的見解。這幾年處於大變動中,大家對形式自然有這樣那樣的看法,取得一致的看法需要時間是正常的。大家可以將不同的意見說出來,進行討論,如果討論後依舊不統一,可以保留,可以再看一看。”

會議中眾人連連點頭,認可陳逸雲的觀點。

陳逸雲端著茶杯繼續說道“我提議成立財貿小組。歸屬於國務院管理,負責調查研究財貿工作的具體路線、方針和政策,提出改進意見辦理上級交辦的事項,它是內部的辦事機構對下不行文。”

這個小組只起“助手”的作用,大家對臨時組成這樣一個小組沒有異議。

接下來會議討論具體由哪些人參與到這個小組中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