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左俊傑(第2/3頁)

四老爺沉思良久,還是點頭同意了。

四伯母就央了母親做這媒人。

母親覺得這不是什麽良緣,委婉地拒絕了。私底下曾和她說:“左俊傑不過中了個舉人,就連賺印子錢的王小蝦將田產寄在他名下都敢收,行事有些不知輕重,只怕還要惹出禍端來。”

四伯母就去請了六嬸嬸出面做媒。

六嬸嬸提醒她:“聽說城北的韓家想把女兒嫁給左俊傑……”

城北韓家是做竹器生意的。

四伯母聞言撇嘴:“這量媒量媒,總要量一量才知道合適不合適嘛!”

六嬸嬸無法,只好去跟大堂嫂說。

大堂嫂這次可不敢再拿主意了,差了貼身的媽媽去了趟廣濤巷,算是給四伯母一個交待。

媽媽回來道:“表少爺說了,城北韓家開出五千兩的陪嫁銀。”

大堂嫂氣得倒仰,回了四伯母:“已經與城北韓家議親了!”

有誰寧願娶商家女也不願意和傅家結親?

四伯母覺得是大堂嫂不得力,悄悄派人去打聽。知道是因為陪嫁銀,直接讓人帶話給左俊傑:“我們家五小姐除了五千兩銀子的陪嫁,還有三百畝良田。”

韓家一心指望著有個舉人女婿好給他們家撐腰,以後做生意甚至是徭役稅賦都可以沾沾光,仔細算了算帳,讓媒人跟左俊傑說:“除了家裏五千兩銀子的陪嫁,還有一間鋪子,每年也有五百兩的進賬。”

四伯母道:“是一間每年五百年銀子的鋪子要緊?還是傅氏的女婿要緊?”

事情被傳到了祖母那裏。

祖母當著屋裏服侍的給了四伯母一巴掌,做主將五堂姐許配給了潼臨縣姚舉人的兒子。

左俊傑知道後再也沒有踏進傅家一步。有次酒醉後對人言:“那老乞婆屢壞我的好事,總有一個天我要讓她後悔。”

這話不知怎地就傳到傅家人的耳朵裏,沒有一個人敢在祖母面前透露只言片語,只是走路都要繞開廣濤巷。

大堂嫂在傅家更是低頭做人。

左俊傑見知道就揚言:“……非官宦人家的小姐不娶!”和韓家的親事也吹了。

可華陰畢竟是個縣城,又有幾戶官宦人家?看中他的,拿不出多的陪嫁,他覺得有失顏面;他看中的,知道他和傅家的糾葛,又覺得他薄情寡義,沒有氣節。華州和西安府的官宦人家多些,可人家的眼界更高。兜兜轉轉的,左俊傑的親事一直沒有著落。

直到兩個月前,他突然找到母親,態度恭謙地說有要事協商。

伸手不打笑臉人。

母親遣了身邊服侍的。

“五太太,”他煞有其事地恭敬揖禮,“我和九小姐情投意和,想結百年之好,求五太太成全。”

如晴天霹靂,母親呆立當場,半天都沒有回過神來。回過神來只覺得可笑:“我們家九丫頭從小就和南京豐樂坊俞家的大公子訂了親。左公子是不是有什麽誤會?”

她十歲的時候,曾陪著祖母探望遠嫁南京的姑母,在功德寺上香的時候,遇到了俞氏的二夫人束氏。

俞家的玄祖、曾祖、曾叔祖都曾做過國子監祭酒,祖父任翰林院侍講學士時曾兩次主持江西鄉試,到了俞國棟、俞國梁、俞國材這一輩,兄弟三人先後金榜提名,任翰林院庶吉士。後來俞家二老爺俞國梁累官至都察院左都禦史,督察百官,糾劾百司,大老爺俞國棟、三老爺俞國材為了避嫌,一個外放湖廣荊州任了知府,一個不願意離開江南,索性辭官回家做了陶翁。是江南屈指可數的名門望族。

或者是天下沒有十全十美之事。俞家這些年在仕途上一帳風順,在子嗣上卻日見艱難。兄弟三人,只有二老爺俞國梁在三十二歲時才添了個兒子。

這束氏,就是俞家大少爺的生母。

她雖然不是俞家的宗婦,可她為俞氏續嗣有功,丈夫又是兄弟間官位最高之人,在俞氏可謂走路都帶著風,無人能捋其劍芒。

姑母的夫家與俞氏有些淵源,既然遇到了,就一起用了午膳。

不知道為什麽,束氏很喜歡她,一直和她說話。

祖母見了就和束氏說起她小時候趣事來,把個束氏逗得開懷大笑。

沒幾日,束氏就請了媒人來為兒子俞敬修提親。

祖母很高興,甚至沒有問一問母親的意思,就答應了這門親事。

交換庚貼,小定,都是在南京完成的。

母親心裏很是不滿,寫信給丈夫,委婉地訴苦:“……那俞公子不曾見過,也不知道是怎樣的人?”

五老爺很快回了信。信中說,俞家大公子自幼就有慧名,五歲啟蒙,十二歲讀得懂《四書注釋》,如今又拜在江南大儒範坤門下學習制藝,以後前程遠大,是一等一的良緣。讓母親好生管教女兒,別到時候嫁到俞家墜了傅家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