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原來如此(上)(第2/3頁)

蔣老侯爺頓了頓,理了理思路,笑道:“自從熙照二百七十三年起,坤寧宮的懿旨就從來沒有人駁過,先帝不曾,當今皇上也不曾。特別是皇上,以前年紀還小,事事都由太後做主,可如今皇上已是四十多歲的人了,親政也快三十年了,竟然從來不在朝堂上發表任何意見……”

蔣杏林點了點頭,這是熙照王朝的官吏們人人都知道的奇事。

“當年顧氏進宮的時候,非常得太後的賞識,不到一年的時候,就從七品的女吏升到了從二品學士先生,掌管著坤寧宮的奏折遞送。熙照二百九十二年,梁地都督府第十二次對五君城用兵,顧氏代表坤寧宮與戶部調停軍馬糧草,那時候……”

蔣老侯爺面帶微笑,神色有點恍惚,臉上出現了悠然神往的模樣,好像陷入了某種甜美的回憶中去了:“唉!是真‘美人才調信縱橫,非將此骨眉公卿’啊……”

說的是皇貴妃娘娘顧朝容吧!

蔣杏林靜靜地坐在那裏不敢打擾。

過了好一會兒,蔣老爺長嘆一聲,無限悵然地道:“可如今不過七、八年的光景,卻已是事實人非了。先是皇上不顧太後娘娘的反對把顧氏納入了後宮,緊接著承乾宮開始從戶部著手幹預朝政……”

新入官場的青年官吏,哪個不是滿腔抱負。

聽到這裏,蔣杏林聯想到這幾年意氣相投的同僚們在一起議論朝堂之事時的一些感慨,不由接口:“雖然皇上不說話,可卻由著皇貴妃娘娘這樣,所以大家都摸不清頭腦,皇貴妃娘娘是代表著自己還是代表著皇上……那幾年太後娘娘還身體安康,可這幾年,太醫院的幾個禦醫閉門在家連親戚都不走了,大家都在思尋著以後該怎麽辦……”

蔣老爺保養得如同嬰兒般白嫩的手輕輕地捋了捋銀絲般的胡須,眼中露出贊賞的目光。蔣杏林受到了鼓勵,更加大膽地推測,道:“所以不管是吏部、戶部、工部、刑部還是都察院都開始思量承乾宮的意思,太後娘娘緊握兵部不放松,由著文官去折騰。但這幾年,方家鋒芒太盛,先是插手南邊的遠洋貿易,後與吳家結盟參股江南造織的生意,又收了梁國公三個州的金礦開采權。名門著姓的大族們都開始覺得日子不好過了,朝廷能吏們也覺得國家根本受損,都躍躍欲試的,或想分一杯羹,或想填補些空虛的國庫。祖父借著顧二姑娘的婚事試探長公主等宗室的態度,而左小羽卻代表著兵部向承乾宮或者說是向皇上表態……”

“不錯,不錯。以你的年紀,能想到這些,已經是很不錯了。”蔣老爺露出老大寬慰的微笑,“不過,你還要再想的深一些。比如說左小羽是代表兵部還是代表他自己?太後娘娘為什麽會允許方家手伸得這麽長?為什麽方家掌管戶部三十年顧朝容卻把戶部作為幹預朝政的第一戰?”

蔣杏林一怔,垂頭沉思了片刻,眉宇間漸漸清明:“孫兒如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祖父指教!”

蔣老侯爺給了他一個鼓勵的微笑。

蔣杏林正色道:“方家的這些所謂的生意,實際上的收益都入了內宮,成為了太後娘娘的私庫,但由於戶部一向是方繼賢掌管的,朝廷用兵時如果出現了捉襟見肘的情況,就可以向坤寧宮的私庫借錢,待財力有所緩和時再還回去,當然方家也從中得了不少好處。所以於公於私都不能把方繼賢換掉。皇貴妃娘娘從戶部入手,實際告訴六部三院的官吏們,就算是方繼賢一手遮天的戶部,她照樣可以指揮得動,展示她的實力,同時對那些拿不定主意的人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至於左小羽是代表自己還是代表兵部,孫兒就無從判斷了!”

“孺子可教啊!孺子可教啊!”蔣老侯爺很欣慰的樣子:“你要連左小羽的心思都摸清楚了,我的位置就可以讓給你坐了!”

蔣杏林聽了臉色一變,立刻站起來道:“孫兒不敢……”

“坐,坐,坐!”蔣老侯爺哈哈一笑,“我們祖孫聊天,你那麽拘謹幹什麽?”

蔣杏林苦笑。

這話要是傳到幾位叔伯的耳朵裏了,還有我的好果子吃!

他念頭一轉,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面色變得凝重起來:“祖父,如果這是皇上的意思,那還好說,可如果萬一這其實只是皇貴妃娘娘的意思,那,那可如何是好啊!”

“所以我們要睜開了眼睛看看,”蔣老爺露出高深莫深的笑容,“看看內宮對這樁婚事有什麽樣的反應!”

蔣杏林微怔。

他想起顧夕顏甜美溫和的笑容來。

那麽美好的一個女子!

如果大家不是處在這樣的位置上,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蔣杏林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