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抄家(第2/4頁)

“這岑督主對端木四姑娘還真是好!”

也不知道是誰感慨了一句。

再聯想新帝對端木緋的看重,這些官員越發感慨了。

除了端木緋命好以外,他們也想不出別的說法了。

“尤大人,王大人,劉大人,你們說封家又是怎麽回事?”那位矮胖的徐大人繼續往前走去,忍不住問道。

說到封家,其他幾位官員的神色都變得極為復雜。

封家在大盛朝的位置實在是微妙,誰都知道新帝被叫了十幾年的“封炎”,即便後來安平與封預之和離了,但封家於新帝而言,總是有那麽點養育的情份在。

“現在岑督主拿封家開刀,你們說會不會是……”那留著山羊胡的官員一邊說,一邊以右掌為刃,做了個“一刀切”的動作。

那些官員的神色更復雜了,他們都想到一個方向去了。

現在岑隱拿封家開刀,莫不是在以此震懾新帝?

想歸想,猜歸猜,這些話他們確實不敢說出口的,只敢這麽含糊隱晦地說幾句。

對於這些官員來說,他們也只希望岑隱的這把火別燒到自己身上。

這時,文華殿出現在了前方,眾人皆是有志一同地噤聲,不敢再說這個話題。

然而,當他們從文華殿出來時,就又聽聞了一個消息。

繼封家之後,東廠又把武安侯府與懷遠將軍府給圍了。

這才短短三天內,就接二連三地有府邸被東廠查抄,這下,那些個勛貴官員是真怕了,連私底下也不敢對這件事過多議論。

畢竟東廠這都動了封家,新帝居然都不敢說什麽,東廠還有什麽不敢做的!

京城中人心惶惶,明明還不到宵禁的時候,大街上已經沒什麽人了,整個京城都變得冷清異常,只偶爾看到那頭戴尖帽、身穿褐衣的東廠番子們策馬奔馳在京城的街道上奔馳著,意氣風發。

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都隱約有種大盛又要變天的感覺,更有人嚇得晚上輾轉難眠,夜不成寐,生怕東廠這把刀下一刻就架到了他們的脖頸上。

這一夜,不少人都是睜眼到天明。

到了次日早朝上,金鑾殿上不少官員的眼窩處都是一片青影,憔悴不堪。

新帝一登上金鑾寶座,柳禦史迫不及待地上奏,先陳述了東廠查抄了封府的事,隨即義正言辭地表示:

“皇上,封家對皇上有養育之恩,有道是,‘天下之事孝為上’,‘孝為萬事之綱紀’,皇上是天子,更該守孝道,為天下之表率。”

年輕的柳禦史才二十有八,正是年輕氣盛的年紀,正氣淩然地說了一大通。

他雖然沒直說慕炎不孝,但言下之意也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金鑾殿上的其他文武大臣神情各異,有人皺了皺眉頭,有人暗暗咋舌,有人感慨這位柳禦史的膽子未免也太大了,有人暗嘆柳禦史不知死活。

待禦史說完後,金鑾殿內便陷入一片沉寂。

大部分官員都沒敢擡頭,等著皇帝龍顏大怒,或者幹脆就甩袖而去。

也有人大著膽子,悄悄地擡頭去看慕炎的臉色,卻發現年輕的新帝依舊是那副漫不經心的面孔,全然沒有因為禦史的上奏而動容。

知慕炎如端木憲卻是從他的神色中瞧出些端倪來,慕炎這臭小子怕是要放大招了,自己就等著看好戲就是。

端木憲悠然而立,嫻熟地作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慕炎什麽也沒說,只是對著右側的一個太監做了一個手勢。

那個太監立刻意會,從一個小內侍手中的接過一道聖旨,利落地打開,就拖著慢悠悠的調子開始宣讀聖旨。

這道聖旨表明楊家乃是前朝易氏後裔,圖謀大盛,按罪當誅,封家、付家、武安侯府與懷遠將軍府乃是易氏的余黨,罪無可恕,由東廠抄查後,交由三司會審。

這道聖旨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滿朝嘩然。

所有的朝臣都知道易氏是前朝的國姓,也就是說楊家是前朝余孽,意圖謀反!

震驚之余,不少大臣都開始覺得後怕,楊家以前是慶元伯府,在楊家失去爵位前,與楊家聯姻的家族可不少啊。

謀反罪可以禍及九族,這姻親也屬於九族之列。

那些大臣或震驚,或恍然,或惶恐,或唏噓,久久沒從這個消息中回過神來。

臉色最復雜、最難看的大概就是剛剛上奏的那位柳禦史了,他此刻還站在金鑾殿中央,變得進退兩難。即便是封家對新帝有明面上的養育之恩,這一旦涉及到謀反,所謂的“養育之恩”也算不上什麽了。

孝為上,但是孝之上,還有國!

這時,就聽金鑾寶座上的慕炎開口道:“楊旭堯潛逃出京,朕已下令禁軍搜捕其下落,必要將其捉拿歸案!”

文武百官猶在驚詫之中,甚至連“皇上英明”之類的客套話都忘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