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撐腰(第3/5頁)

不過……

端木憲端起了手邊的茶盅,眼神變得柔和了一些。

很顯然,慕炎肯定也聽說了那些個亂七八糟的言論,現在是變著法子給小孫女撐腰呢!

端木憲約莫可以猜到慕炎的心思。

一旦小孫女和慕炎一起去了這次的祭祀,進了唯有慕氏可以進的太廟前殿,就與兩人禮成無異,那麽從此以後,誰都不能再對這樁婚事提出任何的異議。

就如同要廢後,必須有大錯為依據,即便是皇帝對皇後不滿,也不是空口白話說廢就能廢的。

這就是名分,這就是規矩!

想著,端木憲心裏略有幾分復雜與糾結。

他既高興慕炎維護小孫女,這孫女婿勉強算是合格,另一方面,他又矛盾地覺得這件事實在是委屈了小孫女,哎,她都還沒過門呢,就要陪著慕炎這臭小子為慕氏祭祀,這什麽跟什麽啊!

想歸想,氣歸氣,端木憲還是開口道:“範大人,這件事倒是有先例。”

短短八個字其實已經明確地表明了端木憲的態度,他不反對慕炎的這個提議。

那也正常。範培中與兵部尚書黃思任交換了一個微妙的眼神。

慕炎現在擺明是要給端木緋撐腰做臉,端木憲又不是那等二愣子,怎麽會在這個時候打慕炎的臉呢!

端木憲也不在意其他人怎麽想,不緊不慢地接著道:“睿宗皇帝還是太子時,就曾與當時還沒有過門的太子妃一起祭天。”

端木憲這一提,其他閣老都沉默了。

在場的幾位閣老對於大盛朝諸位皇帝的生平都是了如指掌,其中自然也包括這位有名的明君睿宗皇帝。

六十年前,年僅三十的成宗皇帝突然重病,不過短短幾天就駕崩了,彼時還是太子的睿宗皇帝才不過十四歲,與其後來的皇後唐氏才剛剛定下親事。

本來太子應該在次年清明後登基,再與唐氏大婚,偏偏在三個月國喪期間,大盛東北一帶恰逢十年難得一遇的幹旱。

為了替大盛祈福,太子決定祭天,當時還未過門的唐氏也以太子妃的身份參加了祭天儀式。

這也是為了祭祀上天、安撫百姓的無奈之舉。

祭天儀式之後,不過短短三天,就迎來了一場三天三夜的大雨,也因此這場祭天儀式一直為百姓所津津樂道。後來,那位唐皇後也是有名的賢後,深明大義,還曾在睿宗皇帝年老力衰、身患重病時,兩次垂簾聽政,穩固大盛的形勢,說是名垂青史也不為過。

端木憲說是“先例”,其實也不確切,唐皇後參加的是祭天儀式,而不是太廟祭祀,可是非要論一論的話,祭天那可是比太廟祭祀還要重要的祭祀儀式。

爭論起來,也不過是一場口水仗,誰也說服不了誰。

誰都知道端木憲提這個“先例”是有他的私心,但那又如何呢?

只要有這個“先例”為憑據,其他人就算想要質疑,禮部也可以以此應對過去,而且,對朝臣、對百姓也有了一個說法,不至於太過特立獨行。

不過是彈指間,範培中已經審時度勢地有了計較。

形勢比人強。

別說慕炎現在的地位穩穩的,就算是看在岑隱的面子,他們對端木四姑娘也只有敬著的份。

範培中心定了,含笑附和道:“端木大人說的是,有先例就好辦了,儀制就參考著來吧。我立刻去擬一個新的章程出來。”

範培中這番話說得極其巧妙,仿佛他來詢問端木憲不是為了端木緋該不該參加太廟祭祀,只是擔心儀制罷了。

久聞這位範大人長袖善舞,還真是名副其實!秦文朔心道,慢慢地用茶蓋撥去浮在茶湯上的浮葉,嘴角抿了抿。這本就是禮部的事,既然端木憲、範培中以及遊君集都覺得沒問題,他也沒必要上杆子去得罪人。

秦文朔隨口敷衍了一句:“距離九月初九也不遠了,這段日子怕是要辛苦範大人了。”

“能者多勞嘛。”端木憲只能一臉欣慰地笑,心裏更復雜了:哎!這件事其實是雙刃刀。

往好處看,自家小孫女算是徹底正了名,提前有了名分,也同時讓人看到了慕炎對她的重視,但是,往壞處想,小孫女等於是被提前拱了上去,估計以後盯著她、針對她的人只會更多。

想著小丫頭沒心沒肺就知道逗貓遛鳥的樣子,端木憲就替她發愁。

本來對於姑娘家而言,閨中的生活是人生最愜意的時光了,無憂無慮,不用相夫教子,不用主持中饋,不用伺候公婆……

現在倒好了,小孫女好好的日子憑添了一些不必要的膈應。

這麽一想,端木憲對於慕炎又多了幾分嫌棄,不知道第幾次地在心裏怨起皇帝來,都怪皇帝魔障了,亂點鴛鴦譜!

範培中可不知道端木憲在想什麽,客氣地說著“哪裏哪裏”、“這是應盡的本分”雲雲的客套話。他與幾位閣老又寒暄了幾句後,就又匆匆地回禮部衙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