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平反(第2/4頁)

這一年多來,先是為崇明帝正名,再是先帝的傳位遺詔,現在又是鎮北王和北燕的事泄露,他堂堂天子的聲名已經盡毀,他的皇位更是岌岌可危。

皇帝眯了眯眼,他不想下旨。

下旨就等於這件事留下一個實質的證據,以後恐怕會落人話柄。

這時,岑隱又道:“皇上,這次京中大亂,人心惶惶,臣只怕有人會趁亂鬧事。”

“這事情已經過去十年了,如今大盛朝的皇上是您,就算您曾犯下錯又怎麽樣?!這些人再怎麽上躥下跳,還能逼您退位不成?!”

他的聲音如同平日裏般不緊不慢,帶著一種安撫人心的力量。

周圍的幾個內侍暗暗地交換著眼神,心有同感:岑督主說得是,便是皇上過去犯下了什麽錯,這些個朝臣還能逼皇上退位不成!

果然還是岑督主最懂得怎麽安撫皇上……剛才定是他們想多了。

皇帝慢慢地轉著手裏的玉扳指,眉頭微微地舒展開來。

阿隱說得不錯……皇兄並無子嗣,而他下頭的那幾個皇弟都是無能之輩,就算把皇位拱手送到他們跟前,他們敢接嗎?!

岑隱還在慢條斯理地說著:“皇上,那些士林學子現在正鬧著,若是東廠一味地拉人進詔獄,只會壞了皇上的名聲,等這件事情過去後,再慢慢收拾也不遲。”

“去年崇明帝的事現在不也沒有人再談了?”

“這些百姓都是健忘的,他們只看得到,誰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

岑隱的唇角在皇帝看不到的角度勾出一段嘲諷的弧度。這恰恰是皇帝給不了的!

十八年了,這十八年來原本蒸蒸日上的大盛如今千瘡百孔……

岑隱的這番話聽在皇帝耳裏,卻覺得他句句都說到了自己的心坎裏,心漸漸安定了下來。

是啊,那些愚昧無知的百姓都是健忘的,人雲亦雲,只會記住是他這個隆治帝帶給他們這片盛世繁華,誰還會記得那些死人。

無論是薛祁淵,還是皇兄!

他們都死了,灰飛煙滅,還能做什麽?!

寢宮內靜了下來,寂靜無聲。

窗外一陣風忽地吹了進來,吹得那湘妃簾微微搖曳。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皇帝擡眼朝不遠處的岑隱看了過去,咬牙道:“傳朕旨意……”

他可以為鎮北王府平反,這不代表是他通敵!

皇帝這紙為鎮北王府平反的詔書當天就傳遍了京城上下。

即便皇帝在詔書裏半個字沒提他自己,只說鎮北王府沒有通敵,是耿海為了一己私利,故意汙蔑!

這詔書在天下人眼中不過是皇帝自欺欺人而已。

此時此刻,所有人包括之前還心有懷疑的人,現在都知道了,宣國公拿出的那兩道密旨是真的。

鎮北王府從覆沒到現在也就十四年,不少年紀大的人都還是記得的。

鎮北王在時,北境百年太平。

鎮北王在時,北燕不敢擾境。

鎮北王在時,北境是中原最堅實的一道屏障,何至於現在讓北燕鐵蹄再次攻占了靈武城!

但是,皇帝這堂堂大盛天子卻因為一己私利而毀了鎮北王府,毀了鎮北王。

這實在是讓天下人心寒!

皇帝的這旨詔書非但沒有平息眾怒,反而如火上澆油般讓這京城變得更為喧囂……

八月十日,一騎矯健的白馬從西城門馳出,一路來到了千楓山山腳。

著一襲月白直裰的岑隱不緊不慢地上了山,去了山頂的千楓寺。

主持惠能大師似乎早知道他今天會來,親自在寺門口等他,把他引去了觀音殿。

惠能大師只送到了殿外,就讓岑隱自己進去了。

岑隱徑直地走到了觀音像後的佛龕前,自打上次靜心殿走水後,佛龕連帶裏面的牌位都被移到了這間觀音殿中。

而他在那之後,還是第一次來到這裏。

他在佛龕前靜立了半刻,上方的帷幔在他絕美的臉龐上投下了詭異的陰影,右側的一排燭光中,他的臉頰半明半暗,晦暗不明。

須臾,他才默默地後退,屈膝在一個蒲團上跪了下去,虔誠地給那幾個牌位磕了頭,然後維持著下跪的姿態,擡眼地看著佛龕中的那幾道牌位,神情怔怔,狹長幽深的眸子裏翻湧著極其復雜的情緒。

過去這十幾年的回憶飛快地在他眼前如走馬燈般閃過。

家破人亡後,他孑然一身地來到了京城,為了有機會報仇,他只能選擇了一條不歸路,他進了宮,他步步籌謀,他讓自己心如鐵石,他給自己戴上了一張假面具……

這些年來,他很少來見他們,表面上是因為不便,其實他自己心裏最清楚,是他不敢,是他無顏面對雙親和姐姐。

一直到現在,他終於可以無愧地來到這裏……

他們只差最後一步了。

岑隱雙手合十,眼簾半垂,燭光給他如玉的肌膚上鍍上了一層淡淡的光暈,他神情是那麽虔誠,柔和,而又透著一絲悲傷,就像那尊端莊慈悲的觀音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