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歸來(第3/5頁)

祖父說了,他今年也才十六歲,無論來年的鄉試有沒有考中舉人都不要緊,他還年輕,但是這次的機會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這個的機會不但是給自己一個人的,也是給國子監所有的監生們的,所以,陶子懷是否報名,端木珩都不在意。

然而,端木珩的笑看在陶子懷眼裏卻是強顏歡笑。

“端木兄,”陶子懷心裏得意,眼中的笑意就濃了一分,若無其事地繼續說道,“這次百族朝賀,聲勢浩大,可揚我大盛國威,實在快哉!”

“吾等監生,乃是天子門生,能參與如此盛事,實在是吾等的榮幸。”

“端木兄以為如何?”

聞言,端木珩下意識地又拉了下馬繩,胯下的白馬走得更慢了,一下子就落後了陶子懷半個馬身。

這兩個多月來,端木珩幾乎是每日雷打不動地在旁聽祖父和四妹妹商議政事,自然是聽到了不少關於朝政上的事,

上至朝堂,下至民間,都對宣隆盛世津津樂道,卻不知國庫空虛,各地連年災害,比如今年湘州幹旱,產糧大幅減少,如此下去,南境糧草就要供應不上;比如北燕自新王登基後,就一直局勢未明;比如蜀州因為靠近滇州,時有流民逃難至蜀州,以致流寇為患;再比如京城、冀州和遼州今冬又遭雪災……

而為了這次周邊那些部族進京朝賀,皇帝先是大手筆的修繕了千雅園,又令人沿途修建更多的驛站供這些部族在上京途中落腳,說是勞民傷財也不為過。

端木珩抿著薄唇,沉默不語。

陶子懷敏銳地感覺到端木珩的神色有些不對,追問道:“端木兄為何不言,莫非端木兄覺得皇上此舉不妥?”

端木珩微微蹙眉,眸底深邃。

即便他再不通人情世故,也不會傻得堂而皇之地說皇帝行事不妥。

他又是一笑,淡淡道:“陶兄,你我不過一介學子,還不到妄論聖意的地步。”

端木珩這話說得不輕不重,似乎毫無斥責之意。

陶子懷聽著卻是面色一僵,只覺得端木珩在斥自己輕狂,妄議朝政。

“端……”

陶子懷還想再說什麽,就聽後方傳來一陣叫喚聲:“二少爺!”

陶子懷拉了拉馬繩,停下了馬,轉身望去,只見四五丈外,一輛青篷馬車正朝這邊駛來,剛才喚陶子懷的人正是這個馬夫。

馬車一側的窗簾被一只白皙的素手從裏邊挑開,露出半張溫婉的面龐,正是陶三姑娘。

端木珩也看到了陶三姑娘,拱了拱手道:“陶兄,我先告辭了。”

妹妹來了,陶子懷也不好再與端木珩爭論,也拱了拱手。

端木珩繼續策馬往前馳去,陶子懷停留在原地,沒一會兒,陶家的馬車就來到了他身旁。

“二哥,我差點就與你錯過了,還好追上了。”陶三姑娘對著陶子懷微微一笑。

陶子懷抿了抿薄唇,他一看到妹妹就知道她今天又是來女學向戚氏說情的,今日已經第三天了。

陶子懷心裏感慨萬千,臉上卻不露聲色,溫和地安慰陶三姑娘道:“三妹妹,你別急,慢慢來,滴水穿石,戚大家一定會被你的堅持所打動。”

陶三姑娘“嗯”了一聲,目光下意識地朝端木珩離開的方向看了一眼。

她還記得端木珩。

以前她在家中就常聽二哥提起端木珩,說過國子監中才學與他相當的也就是兩人,其中一人就是端木珩,後來又聽說端木珩在今秋的院試中考中了案首。那時她就對這位首輔家的公子有些好奇……

直到上月初她在女學考試時,才有幸見了端木珩一次。

陶三姑娘望著端木珩遠去的背影,纖長的眼睫跳躍了兩下,眸光閃爍。

果然是有其祖必有其孫。

聽聞當年端木首輔那也是年紀輕輕就中了探花,一時風頭無人能及。

“二哥,”陶三姑娘收回視線,正色道,“你放心,我不會放棄的。”

陶子懷釋然地笑了,他們陶家兒女可不是軟弱之輩。

“二哥,你怎麽會和端木公子一起?”陶三姑娘故意又朝端木珩離去的方向瞥了一眼,貌似不經意地問了一句。

對於自己的妹妹,陶子懷也不避諱,就說了他報名去理藩院歷練的事,連帶他的推測也說了,“……三妹妹,這也許會是一個機會。”

陶三姑娘慢慢地以纖細的手指卷著手中的絲帕,臉上笑吟吟地說道:“以二哥你的才學,可只要有機會,一定可以嶄露頭角。”

“托妹妹吉言。”陶子懷自信地笑了,“這次國子監報名的學生肯定不會多,我只要表現出色,必定能露臉。”

如同陶子懷所料,國子監報名的人的確不多,包括端木珩和陶子懷在內,一共也就區區十人,其中四人是家境貧寒的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