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司空颋(第2/2頁)

李嗣源和眾將頓時撓撓頭,一個個笑著坐下。

李嗣源雖然沉默寡言,年紀也不小,可卻是出了名的李橫沖,其他幾位起來的將領也不成多讓。

“那王爺是讓周將軍去?”李嗣源問道。

“周將軍可去,只是他現在在幽州,要帶大軍去魏博,等走到,魏州之亂只怕也涼了,所以本王決定讓存審大哥去。”

眾人一聽前軍是李存審,頓時再無異議,就連李嗣源,都點頭說:“若是存審大哥做前軍,定可萬無一失。”

李存審,本名符存審,因被李克用收為養子,改名姓李,為人驍勇善戰,足智多謀,和周德威齊名,兩人向來以沉穩多謀聞名。

李存審算是李克用養子中年紀比較大的,比李嗣源還大五歲,只是被李克用收為養子比李嗣源晚,所以輩分才有些亂。

比起李嗣源喜歡做前鋒沖鋒,李存審向來是謀而後動,所以眾人一聽是李存審,自然放心。

而且李存審比起眾人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此時他駐守在成德的趙州,比眾人都近。

當初李存勖收兵後,本來打算在趙州坐山觀虎鬥的,可無奈趙州城池太小,儲糧也少,晉軍幾萬大軍一去,光糧草轉運就麻煩無比,所以呆了不到一個月,李存勖不得不又帶著大軍和霸府回了晉陽,而當時被留下來守營的,就是性子沉穩的李存審。

李存勖見眾人都沒異議,直接讓掌書記王緘傳信給李存審,讓他帶趙州大營的晉軍先去魏州救援牙將,然後又命在坐的將領回去集合手下的將士,等明日集成大軍,和他一起去魏博,同時傳令給遠在幽州的周德威,讓他也領幽州兵,從東路到魏博會合。

安排妥當後,李存勖起身離開,回去找張承業安排大軍離開後晉陽的守備。

*

李存審得到李存勖的傳令,立刻點起趙州晉軍大營的晉軍,朝魏州開去。

當然由於他是去幫人的,不是去和劉鄩打仗的,所以李存審專門走遠路,繞過了劉鄩,從臨清逼進了魏博。

李存審一進魏博,劉鄩自然察覺了,也立刻點起大軍,只是他卻沒去堵李存審,反而朝趙州邊境逼近。

劉鄩之所以不去管李存審,反而南轅北轍的去趙州,是因為牛存節老將軍已經帶大軍渡過了黃河,正朝魏博開來,牛老將軍大軍來的方向,正是臨清,劉鄩知道以牛老將軍的本事,堵住李存審還是沒問題的,所以他自然帶大軍來趙州堵李存勖。

劉鄩明白,以李存勖性子,肯定會親自帶大軍急著來救魏博。

而趙州,是進魏州最近的一條路。

劉鄩算的挺好,也不負他一步百計之名,可他唯獨忘了一點,他的名聲。

李存勖本來確實急著救魏州,可被眾手下一提醒,現在李存勖對魏州那是半信半疑,所以他沒敢抄趙州的近道,而是選了從晉陽到魏州的一條最寬的官道。

萬一真要中埋伏,官道好跑啊!

因這陰差陽錯的一誤會,李存勖一路帶著大軍到了臨清,直到和李存審的大軍會合,愣是一個梁兵都沒遇上。

而此時,晉軍也終於和魏州牙將派來的使臣接上了頭,只不過來的使臣,好像有點不大對勁。

晉軍大營

李存勖坐在主位上,似笑非笑的看著堂下站著的使臣。

“你說讓本王進了魏州後,盡誅那八位牙將?本王記得,你是那八位牙將的使臣吧?”

司空颋站在堂下,面色絲毫不變,拱手應道:“是,下官確實是八位牙將派來的使臣。”

“身為使臣,卻搓著別人誅自己的主公,這個有些不合道義吧!”

“王爺此言差矣,八位牙將並非下官主公,下官乃魏博掌書記,自然是節度使的屬官,這是其一,八位牙將這些日子在魏州殺傷搶掠,煽動牙兵,世人皆知,論罪當誅,這是其二,下官聽聞晉王素來明察秋毫,所以才據實以告,這是其三,有此三條,下官有何不合道義!”

“好一個魏博掌書記,司空颋是吧,本王記住了。”李存勖坐正身子,贊賞的說。

司空颋拱手一拜,從容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