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柏鄉之戰(二)(第2/3頁)

張承業就是當初唐僖宗打算逃跑時派到李克用軍中的太監,張承業自知自己的使命是讓藩王對皇帝產生好感,到時一自家皇帝逃跑時好能出手救一下,所以一到李克用軍中,對李克用可謂是盡心盡力,從轉運糧草,到掌管錢糧,簡直拿出了諸葛亮鞠躬盡瘁的架勢。

李克用本就大老粗,又沒有文人歧視太監的毛病,一看張承業對自己這麽好,天天替自己賣命幹活,還不貪財,不貪官,直接把張承業當成了自己心腹,後來每次出征時,都讓張承業留守後方。再後來,自己出征沒時間管兒子,甚至把兒子也托付給張承業了。所以連李存勖也對張承業親切無比,平素以“七哥”相稱,實際把張承業當親爹來看。

而張承業對於李克用的信任也是投桃報李,對李克用、李存勖忠心耿耿。

一聽李存勖可能有事,張承業當即走到李存勖的帳篷,對著裏面蒙頭生悶氣的李存勖輕輕拍了拍,慈愛的說:“周德威老將知兵,他的話不可不聽。”並將周德威剛才對他說的詳細的說了一遍。

李存勖掀開被子,從床上跳下來,不好意思的說:“我剛才也在想周將軍的話,他說的有道理,是我急了些。”

說完,李存勖跑出去接著和周德威兩人商量行軍策略。

兩人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王景仁可能偷造浮橋的事。

李存勖派出幾隊騎兵探查,果然發現下遊有梁軍偷造浮橋,當即派人都毀了。

李存勖對周德威也更加敬重,不愧是老爹手下的第一統帥,果然處處料敵之前。

兩人要面對的第二個問題,就是選戰場。

李存勖手下的是騎兵,騎兵要想發揮最大的戰力,那得有空間啟動,地勢越寬闊,對騎兵越有利。

可對面柏鄉那個河邊實在太狹窄了,他們騎兵過去,連沖擊一次都施展不開。

所以他們得選個開闊的地方做戰場。

李存勖和周德威兩人帶著親衛沿河岸溜了一圈,終於在上遊三十裏的地方,發現梁軍那岸地勢開闊平坦。

李存勖和周德威當即拔營,移營到這邊,然後在河上修建浮橋,方便等會到對面戰場打仗。

營修好了,浮橋也建了,可敵人呢?

呃,這個還得自己親自去誘。

於是,李存勖開始派小股騎兵去誘敵。

對方會上鉤麽?

當然不上鉤了!

對方主將是王景仁啊,素來穩重的王景仁啊!

王景仁選在柏鄉這小地方紮營,那就是看中了這地方小,李存勖的騎兵施展不開,他吃飽了撐的才跑去三十裏外的開闊地方和李存勖開戰。

所以任憑小股騎兵如何引誘,他自巋然不動。

李存勖得知王景仁不上鉤,只能又換一計,派小股騎兵騷擾對方割草的士卒。

柏鄉原來是王镕治下的一個小城,王镕雖然對朱溫有求必應,但到底還留了心眼,那就是凡是靠近朱溫的城池,糧倉一粒米不留,每年夏收秋收後,立刻拉回成德主城。

所以梁軍駐進柏鄉後,不但糧草得自運,甚至連馬吃的草都得自己割。

而李存勖騎兵,抓的就是這些割草喂馬的。

於是,梁軍那些割草的將士,出去一批丟一批,到最後,都嚇得沒人敢出去割草了,梁軍只能用柏鄉城裏的草屋屋頂的茅草喂馬,弄的梁軍的許多馬因吃陳年茅草拉肚子拉死了。

梁軍上下氣的要死,可王景仁仍然壓著不準出營。

李存勖看這種情況王景仁都不出來,氣的大罵王景仁是屬烏龜的,轉頭找周德威商量對策去了。

兩人商量了大半天,終於找出王景仁一個破綻,那就是這個家夥出身不行。

出身?

嗯,有時這也可以算破綻。

王景仁並不是朱溫的嫡系,而是降將。

王景仁原來是楊行密手下的大將,當初楊行密和朱溫打的時候,王景仁可是大出風頭,朱溫一見王景仁,那就如同曹操見了關羽、趙子龍。

朱溫心裏那個喜歡,只可惜那時王景仁人家是楊行密的心腹,王景仁才鳥朱溫呢。

只可惜過了幾年,楊行密死了,楊行密的兒子繼位了,這位二世祖對他老爹的一幫大將個個看不順眼。

王景仁當然也不例外,在差點被弄死後,王景仁狠狠心,投了旁邊一個小國,而那個小國是朱溫的屬國,朱溫大喜,立刻把王景仁要了過來,封了王景仁做了大將,然後把他送這來了。

所以他的弱點就是他是降將。

當然李存勖和周德威兩人不是打算施反間計,王景仁雖然是降將,可朱溫待他之厚,他根本沒理由反叛,而朱溫對他此時正喜歡的了不得,就算派人去散流言,只怕也沒什麽大用。

李存勖和周德威通過王景仁的身份,看出了此次朱溫派兵犯了兵家一個大忌,那就是以客為主。